寒冬时节,青藏高原碧空如洗。迎着清晨的阳光,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德阳村村民巴登来到藏鸡养殖合作社车间,操作智能孵化设备。对口帮扶以来,陆军第77集团军某旅引进智能化、箱体式孵化设备,发展藏鸡养殖特色产业,为村民增收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人民与子弟兵之间,永远血脉相连、命运与共。陆军领导机构组建以来,发挥陆军部队规模大、分布广的优势,以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为主战场,帮扶871个贫困村、8.2万户贫困户如期脱贫。
反哺革命老区—
树高千尺不忘根
白墙青瓦的安居房、笔直平坦的水泥路、红红火火的家庭农场……来到安徽省金寨县包畈村村民姚远发家中,眼前的变化让陆军第72集团军某旅扶贫工作小组成员欣喜不已。
2017年,该旅把产业扶贫理念带进这座小山村。他们帮扶包畈村开辟600余亩茶园,注册“包畈老山茶”商标,形成集产茶、制茶、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村民人均年增收1000多元。昔日的革命老区小山村,现已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
陕甘宁、沂蒙山、晋察冀……追根溯源,人民陆军从老区走出,依靠老区人民的哺育发展壮大,牢记本真、不忘人民是陆军官兵坚守的初心。
河北省阜平县是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的首府。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结对帮扶顾家台村,办起农家乐驿站。顾家台村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
80多年前,红军长征三大主力在甘肃省会宁县会师。西部战区陆军机关帮扶该县陇西川村推广黑膜马铃薯种植,采取“银行无抵押贷款、部队全额贴息”方式支持贫困户养殖牛羊,村民人均年增收2000余元。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镇曾是红三军司令部驻地。陆军军医大学在龙溪村建成占地500多平方米的卫生室,配备现代化诊疗设备,开展“红色军医老区行”义诊活动。
近年来,陆军部队开展“反哺革命老区”专项行动,援建42个红色旅游项目,扶持247个特色产业,出动上千台装备修出山路、架连心桥、打爱民井,给老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
心系民族地区—
石榴花开别样红
同干农家活、同吃农家饭、同照全家福……新年伊始,新疆军区政治工作部派人前往和田、喀什等地5个乡村,走访慰问19户结对“亲戚”。2016年,新疆军区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组织团职以上干部与驻地4700余户群众结对认亲,帮助乡亲们解决实际困难,选准脱贫门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陆军驻新疆、西藏、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部队充分发挥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作用,改善民生,凝聚民心,助力各族群众物质精神双脱贫。
新疆疏勒县台吐尔村村民阿布提,是喀什军分区的帮扶对象之一。军分区协调地方企业,组织包括他在内的93名群众开展技能培训。前不久,有了一技之长的阿布提在离家不远的工厂找到工作,每月工资3500元。他逢人便说:“一辈子都忘不了我们的‘兵亲戚’!”
教育是脱贫的希望,孩子是祖国的未来。2019年1月,陆军机关在“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资助102名贫困大学生。他们组织机关每个党小组结对帮扶1名大学生,除捐资助学外,还邀请学生们到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拍摄“我为祖国送祝福”短视频……学生们返乡后,走进家乡文化夜校,向乡亲们宣传党的惠农富民好政策。
情暖边疆地区——
犁剑和鸣固长城
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狭长的山谷中,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这便是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玉麦村。冬季大雪封山期长,蔬菜供应困难。为此,山南军分区筹措资金,建起4个标准化温室大棚,种下黄瓜、白菜等10余种果蔬,还安排8名官兵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大家都说玉麦产的蔬菜有种独特的味道,特别好吃!”玉麦村党支部书记巴桑次仁竖起大拇指。
边防一线既是官兵戍边卫国的阵地,也是边疆群众世代生存的土地。陆军边海防部队在边疆村镇援建2154套安居房,选拔2000多名贫困群众担任护边员,依托执勤点、哨所设立百余个惠民驿站,帮助边民安心生产生活。
“一处毡房就是一个哨所,一位村民就是一个哨兵。”这是在新疆阿图什市迈丹村广为流传的一句口号。迈丹边防连在此驻扎的59年里,一茬茬边防官兵接续帮扶迈丹小学,帮助150余名学生圆了大学梦。
为了感谢连队,村民常常自发为巡逻官兵当向导和翻译。近些年,护边员队伍中多了许多年轻的面孔,不少人是连队曾资助过的学生。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自觉扛起护边兴边的职责使命。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春节临近,扶贫工作队又一次来到对口帮扶的村庄,与乡亲们畅谈对未来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