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双拥视界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这份信赖,我片刻不敢辜负


■孙建坤

人物名片

孙建坤,汉族,山东省肥城市人,2001年12月入伍,现任武警兵团总队政治工作部保卫处正营职干事。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个人、武警部队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10月20日,被表彰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

一个大雪纷飞的上午,我收到了来自1000多公里外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五十一团二连维吾尔族“亲戚”买合买提江·阿不都快递的包裹。

包裹里除了一些干果外,还有两张照片,准确地说是两张全家福。一张是2017年我们结对认亲时,站在土坯房前拍的;另一张是他们一家人去年乔迁新居时,站在楼房前拍的。两张照片对比,可见他们一家从贫困到小康的巨大变化,也记录了我和买合买提江一家结下的绵长情谊。

2017年,我所在的武警兵团总队携手武警江苏总队,共同助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四十四团十二连和五十一团二连脱贫攻坚。初到南疆调研时,买合买提江还是一个“羊倌”,因种种原因,家里一直处于贫困状态。

了解到情况后,我主动与他结亲。让人不解的是,买合买提江似乎对我这位“亲戚”有一种隔阂,不论我怎样劝说,他都不愿意离开羊群参与阳光大棚的致富项目。

我三天两头往他家里跑,用简单的维吾尔语和手势与他交流。终于,在我的坚持下,这位维吾尔族兄弟向我敞开了心扉。“我每天拼命干拼命干,日子总不如别人家红火;妻子怀孕,我也没能力让她生活得更舒适些。”他诉苦道。

站在那座简易的土坯房里,买合买提江的讲述像一片片碎玻璃扎进我心里。那一刻,我更加意识到作为一名扶贫干部的责任多么重大。

为帮助买合买提江和更多贫困户摆脱贫困,我邀请专家传授种植技术,带领中队官兵挖沟开渠。

那一阵子,我几乎每天与买合买提江视频通话,“盯”着他和支队种植员在大棚里播种、施肥、浇水。第一茬作物丰收后,买合买提江一次收入3000元,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看着村民们在棚里棚外忙碌的身影,我感觉南疆的蓝天是那样的清澈。

那之后,我又依据总队扶贫帮困计划,推荐买合买提江远赴江苏参观见学。高新农科园的无土栽培、恒温大棚的智能管理等诸多先进的种植理念和技术,被他带回了家乡。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买合买提江种植技术大幅提升,不仅菜种得好,还养了几头牛。两年间,他考了驾照,买了汽车,闲暇之余还跑运输,成了致富带头人。

多年的扶贫经验告诉我,导致贫困的原因有很多,脱贫致富的方法也有很多,关键是问题找得准、不想歪点子。

我刚和贫困户艾沙·玉山结亲时,他正同连队干部为是否搬进安置小区闹别扭。因为他的妻子患病,他无法外出打工,家庭收入微薄。如果住进政府主导建设的安置小区,就意味着无法再靠牧羊挣钱。

经过反复考察论证,我向总队党委提议,在安置小区内援建缝纫工厂,这样不但能有效利用当地产棉的优势,还能解决群众家门口就业的难题。同时我还鼓励艾沙·玉山学习烧烤技术,想办法帮他支起了一个烤鱼摊。

如今,援建工厂已走上正轨,成为当地群众自力更生的重要平台,而艾沙·玉山的烤鱼摊也客流如织,每天收入至少300元。看着他们越过越好的日子,我自己也觉得幸福感爆棚。

时光流转,我们的扶贫工作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至今已经让11个贫困连队(村、社区)的667户2671名贫困群众提前脱贫。

眼见一户户贫困家庭走上致富之路,看着希望的种子在天山南北生根发芽,我不由感慨万千。那些幸福的果实来之不易,凝聚着战友们与我的心血和汗水,也承载着各族群众的信任和期盼。他们长期在贫困生活中苦苦挣扎、劳心费力,却愿意将自己的未来交给子弟兵——这份信赖,我片刻不敢辜负。

“党的政策好,兵亲戚好!”每当这句话在耳边响起的时候,我心中满是幸福,同时又深感责任重大。我愿意当一颗维护民族团结的“石榴籽”,更多地见证少数民族群众真真切切的幸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