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时事纵横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责任制赋能绿色发展


■佟欣雨 王 皓

2020年底,河南省启动自然资源管理“网格化田长制、山长制”试点,将本区域内耕地和山体纳入网格化监管范围,探索创新工作方式,解决耕地问题和违法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

类似“田长制”“山长制”的提法近年来并不罕见。2016年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陆续印发文件,在全国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此外,还有着眼加强农村公路管控的“路长制”、着眼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湾(滩)长制”等。

各类“长”的出现,给每一片山水林田湖草设定了责任人,每一位林(河、湖)长也都有了自己的“责任田”,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发展有了具体而明确的目标任务。

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每名河长需在年初上缴保障金。根据年终考核结果,水质好转且达到治理要求的,全额返还保证金并按缴纳保证金额度的100%进行奖励;水质不恶化且维持现状的,全额返还保证金;水质恶化的,全额扣除保证金。

除了越来越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还离不开正向奖励机制的鼓舞与激励。日前,水利部调整激励措施,修订实施办法,对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的地方,综合考虑区域平衡及发展差异等情况,在分配年度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时给予适当倾斜。在全国范围内,遴选10个市(地、州、盟)和10个县(市、区),奖励一定的资金。

从各地实践来看,这些“责任制”因为抓住了“关键少数”,调动了更多力量,解决了很多难题。作为全国率先开启林长制改革的省份,安徽省实行林长制的第一个整年,财政投入林业的资金同比增加46.5%,森林火灾次数、受害森林面积、直接经济损失均同比下降60%以上。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大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森林、草原、河流、湖泊,都是美丽中国、幸福家园的重要组成,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这些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全面推行、全域覆盖,不少地方创新推出系列制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根植人心。如山东省选聘一大批民营企业家、林业经纪人以及积极参与环保事业的志愿者担任“民间林长”,设立奖励机制。

此外,全面推行林长制还要求建立林长制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林长名单,在责任区域显著位置设置林长公示牌。这样既能促进林长任务的落实,增加林长制实施的透明度,也可提高广大群众的政治责任感和生态关注度。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