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角已吹响,击鼓又催征。
“深化依法治训,推进训练管理变革,强化训练规划计划统筹,完善训练法规标准,创新训练内容方法,严格按纲施训,加强和改进训练监察,健全训练考核评估,抓好训练安全防控,实现严格训练、科学训练、安全训练相统一。”新年伊始,习主席签署中央军委2021年1号命令,向全军发布开训动员令,再次强调依法治训,道出了亘古不变的治军铁律:强军必兴训,兴训必依法,依法必从严。
古往今来,军必有治,以治为胜是任何一支军队发展壮大的精要所在。《吴子·治兵》中讲道:“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魏国名将吴起在训练魏武卒时,就有“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的法令,最终创下“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的奇功伟绩。汉伐匈奴,“飞将军”李广待卒不可谓不慈、用兵不可谓不奇、临阵不可谓不勇,却兵败被俘。后人总结他兵败的原因时,无不直指其治训宽松率性,法纪松弛。残酷的战争史一次次表明,依法治训是军队战斗力生成、能打仗打胜仗的不二法门。一支法令严明、纲纪严肃的军队,在战场上历来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
法纪,治军之重器;良法,善治之前提。如何将战斗力生成、保持、提升的各个环节规律化、体系化,并以法规形式固化,是战斗力生成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依法治训的应有之义。我军历来重视依法治训,先后多次编修训练与考核大纲。建军初期,我军就积极兴办军校,着手制定一些简单的法规性训练章程和要求,并开始对部队实行正规教育训练。新中国成立后,我军逐步建立和完善训练法规,走上了依法从严治训的道路。1990年颁布首部《军事训练条例》,明确“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的训练原则;2002年颁布施行新的《军事训练条例》,将“依法治训”首次纳入军事训练方针,有力提升了军事训练正规化水平,促进了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在紧贴实战、服务实战方面紧前颁布了一系列新法新规,有效解决了军事训练中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支撑了备战打仗能力提升和各项重大任务完成。可见,严明的依法治训手段、清晰的依法治训奖惩、浓厚的依法治训氛围,是确保部队战斗力提升的关键要素。
依法治训是历史的昭示,更是现实的呼唤。当前,我军军事训练进入了全方位变革、整体性提升的新阶段,各级领导干部法规意识、法治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但纵观我军实战化训练领域,依法治训依然面临着不少沉疴痼疾:按个人意志抓训练,想训什么就训什么、想怎么训就怎么训;危不施训、险不练兵,消极保安全等现象仍然存在;真正善于运用法规制度破解训练矛盾、科学组织训练的“明白人”还不多,等等。同时,建设现代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智能化战争让我军的武器装备、训练组织、战场管理变得更加复杂精细,也更加强调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从而对依法治训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法为纲,才能纲举目张。我军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的新型军事训练法规体系已初步构建,为开展军事训练提供了严格施训、科学施训、安全施训的基本遵循。上至领导机关、下至基层带兵人,必须以“法”为先、以“法”为师、以“法”为矩。只有认真学习军事训练法规,通晓训练规律、明确训练思路、懂得训练章法,养成“与法对表”的行为习惯,才能确保军事训练在法治化轨道上推进。
深化依法治训,依法管控是关键。“徒法不足以自行。”法规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权威性也在于执行,不执行就会变成“稻草人”“泥菩萨”。孙武于校场处斩违反军令的吴王爱妃,汉文帝犒劳将士也不能随便出入军营,曹操因坐骑踏坏百姓麦田而割发代首……这些历久弥新的典故佳话,时刻都在昭示我们:将遵法令,可正训风;兵遵法令,可立军威。
深化依法治训,就是要狠抓末端落实,形成法之必行的强劲态势。如果训练法规只在上层空转、落不了地,即使依法治训喊得再响,战斗力标准也立不起来,军事训练转型升级也无从谈起。要把加强和改进训练监察,健全训练考核评估作为依法治训的保证,立起军事训练领域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制度规矩和鲜明导向。从执纪高度来严肃执行训练法规、遵循训练规律、落实安全训练机制,做到问责有“雷霆之威”,追责有“万钧之力”,杜绝“扳过来又弹回去”,确保各项训练指令畅通无阻、训练要求执行到位。
强军目标砥砺斗志,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从烽火硝烟中走来的人民军队,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军将士要坚决贯彻落实习主席开训动员令,把依法治训贯穿到训练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各个领域,实现严格训练、科学训练、安全训练相统一,全面提高训练实战化水平和打赢能力,就一定能战胜强敌,不辱使命。
(作者单位:31663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