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塔斯提哨所,是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晚秋。那天冷风劲吹,秋雨像打翻了的水盆,呼呼地向大地上倒着冰冷的水花。
完成了一天巡逻任务的我走进哨所,只见金黄的树叶撒落一地,在积水里打着旋儿。一棵粗壮的白杨树昂首挺立,树干上“小白杨守边防”6个红字尤为醒目。
在哈萨克语中,塔斯提意为“石头堆”,这里天寒风大,环境特别艰苦。1982年春,探亲归队的锡伯族战士程富胜带来了10棵白杨树苗。战士们把树苗栽在哨所旁,每天精心呵护,但在严寒缺水的气候环境中,这批树苗只存活了一棵。第二年,来哨所采风的作家梁上泉被官兵们艰苦戍边的故事感动,写下了《小白杨》这首歌词,后来唱红大江南北,小白杨哨所也逐渐为人熟知。
拾级而上,一座迷彩哨楼傲立于群山之巅,哨楼顶端是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站在哨楼下,仰望“祖国在我心中”6个大字,我心潮澎湃。对于驻守在这里的武警兵团总队官兵而言,“祖国在我心中”绝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真正地扎根边关,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浇灌进这片空旷辽远的大地。
“黄干事,能帮我和小白杨拍张合影吗?我想发给八千里外的妈妈。”下士崔展鹏兴奋地向我讲起母亲第一次教他唱《小白杨》时的情景。高考那年,他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直招士官,并在毕业后主动要求分到新疆。
“离边境线越近,我为国戍边的爱国热情就越强烈。” 起初崔展鹏被分到支队的勤务中队,当他得知自己距离最近的边境线有600多公里时,便一次次向上级递交去边境中队的申请书。支队领导同意了崔展鹏的请求,这次把他分到了离小白杨哨所仅有3公里的一处执勤房执行巡逻任务。
“唱了那么多年的《小白杨》,今天终于亲眼见到它了。”站在白杨树下,崔展鹏抚摸着茁壮的树干,难掩心中的激动,“我远方的叔叔曾在这里战斗过,他得知我来这边巡逻特别高兴……”
攀上哨楼极目远眺,远处的地平线上是皑皑雪山,近处是萧萧而下的白杨树叶,我们吹着从哈萨克斯坦来的风,细密的秋雨让人沉醉。我在哨所平台上流连驻足,昔日艰难存活的小白杨早已历经风雨,长成参天大树,它见证了一代代官兵忠诚守防的岁月,更见证了祖国万里边防巩固发展的历程。
2018年夏天,即将从院校毕业的我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我想起5月学院组织的那次综合演练。我们被拉到了吐鲁番大河沿,在茫茫戈壁滩上急行军50公里。尖硬的乱石隔着作战靴硌得脚底板生疼,大腿内侧也磨破了皮,最后几公里我艰难前行,被落在了队伍末尾。
“同学,你还行不行?不行上车载你一程。”面对收容车上军医关切的询问,我摇摇头,咬着牙坚持奔跑。
当我从一个个战友身边经过直至跑到队伍最前面时,大家都在为我欢呼,我开心极了。那天,我们全队学员在一处高坡前合影留念,第一排战友撑开一个横幅,上面写着: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拍照时,我们齐声喊出这句口号,那一刻,我热泪盈眶。
其实无须纠结,选择早就刻在心底。很快,一纸态度坚决的志愿书,将我的青春和梦想留在了新疆。从乌鲁木齐到五家渠,再从奎屯到可克达拉,赴疆3年来,独处时我常扪心自问,除了对诗与远方的向往,驻守西北边关对于我真正的意义。直到今天来到风雨中的塔斯提哨所,我才将心里的问号拉直:离边关越近,离梦想越近。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戍边,我的青春因此而更加精彩。
雨势渐小,将要落山的太阳终于钻出了厚厚云层,将夕晖洒在了秋日的巴尔鲁克山。我看到塔斯提河畔的牧草上,晶莹的雨珠悄然闪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