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军人修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节操


■樊 平

●对于节操的珍惜和坚守,源于理论认知的深刻,基于自我改造的彻底,归于知行合一的自觉,既需要实践的检验,更需要长期的淬炼

“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节操,做一个一尘不染的人。”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习主席明确要求大家修身律己,慎终如始,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这既是对领导干部修身立德的严格要求,也是对全体党员干部正心律己的谆谆教诲。

节操,即气节和操守,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志气有道德的标准。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把坚守高尚节操作为毕生追求,从孔子“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到邵谒“竹死不变节,花落有馀香”;从欧阳修“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到文天祥“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从于谦“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到刘因“人之大节一亏,百事涂地”……他们无不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节操,也正因如此,才能遇难事而不惑,近名利而不乱,临强敌而不屈,从而达到了“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道德境界。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人更为珍惜节操,并赋予其更高的内涵,使之外化成一种忠诚担当、无私奉献的政治品质,一种勤勉务实、清正廉洁的为政守则,一种克己奉公、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要求全党同志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947年,革命烈士陈然在《论气节》一文中写道:“气节,是中国知识分子优良的传统精神。什么是气节?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幸被捕后,他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毅然选择了“临难毋苟免”,以身殉真理。可以说,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高尚节操,既蕴藏着我们党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成功密码,也必将激励我们不忘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开辟未来路。

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遵操守者方可保本色。对党员干部来说,高尚的节操是立身做人、从政为官的准则,是履职尽责、干好工作的基础,是抵制“四风”、树好形象的保证。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社会生活五光十色,各种思潮交织交锋,“乱花渐欲迷人眼”,党员干部面对的利益诱惑和现实考验越来越直接,也越来越复杂,如果心中少了敬畏,缺乏对节操的珍惜,言行就会失范,防线就会失守。反思一些违法违纪干部的堕落轨迹,都是因为没有珍惜节操、守住节操,最后在名利诱惑中对自己放任自流,最终迷失自我。党员干部只有始终以个人名节、职业操守为重,经常进行政治体检,时常清扫思想“尘埃”,自觉划清公与私、法与情、义与利、是与非的界限,才能严防诱惑之微、严堵蜕变之渐、严拒气节之失,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对于节操的珍惜和坚守,源于理论认知的深刻,基于自我改造的彻底,归于知行合一的自觉,既需要实践的检验,更需要长期的淬炼。每名党员都应把珍惜节操、坚守节操作为终身课题,做到对党忠诚,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塑造灵魂,用党章党规党纪规范自己、约束自己,经常对照英雄模范进行检查剖析、修正行为偏差,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树立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大公无私的觉悟境界。事业上积极进取,把自己的工作与党的事业联系在一起,自觉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工作上勤勉敬业、坚持原则,摒弃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求真务实谋实绩。恪守对法纪的敬畏,养成在监督下工作生活的习惯,认清欲望的背后是陷阱,明白贪婪的尽头是毁灭,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加强自省自警自律,把欲望装进理性与法律的笼子里,始终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珍惜节操,不仅要在精神上、修养上体现,也要在能力上、担当上彰显。肩负组织的重托、官兵的期盼,军队党员干部尤须珍惜节操,看淡名利,看重事业,开新图强,以对强军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永远保持慎终如始、戒骄戒躁的清醒头脑,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坦然面对矛盾困难,淡然面对名利得失,始终坚守党性原则,以永不懈怠的昂扬状态干工作、搞建设、抓落实。特别是对一些不讲原则、不守规矩、不按制度办事的人和事,更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当好好先生,不怕得罪人,使自己经得起现实的种种考验,真正守初心、担使命,惜节操、勇担当。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