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电动力昭示常规潜艇未来
现代潜艇发展趋势之一是指挥塔围壳的高度和体积越来越小,以此减小水下航行阻力和噪声。
法国舰艇建造集团提出的未来潜艇SMX31构想及其升级构想SMX31E,取消了指挥台围壳,取而代之的是小型流线形部件,令人耳目一新。
作为法国发展的未来潜艇概念,SMX31E改进的不只是潜艇的结构与外形,它提出应用新型系统、设备的构想,对其他国家设计下一代常规潜艇也有一定启示意义。
SMX31E潜艇采用仿生壳体,壳体上覆聚合防护涂层,以便减小潜艇噪声。它的内部布局与现代潜艇基本一致,但特色鲜明。艇首整流罩内和两侧的声呐,可以让潜艇“耳聪目明”,中央舱和两个战斗信息指挥系统数据中心则相当于潜艇的“大脑”,用来处理数据,向乘员和武器下达指令。一旦增加网络功能,潜艇还可以与其他战斗单元密切协同,并肩作战。
SMX31E采用全电驱动装置,主要能源装置定位是大容量蓄电池。有趣的是,部分电池位于壳体之外,以方便维护和更换。据计算,这种大容量蓄电池可以保证该型潜艇以经济时速连续航行60昼夜。两台电动机位于坚固壳体外两侧的保护罩内,配备喷水推进器。这一动力装置布局方式可以确保潜艇具有优异的航行性能,同时节省壳体内部的空间。
壳体尾部可以部署设备舱,用于搭载中型或重型潜航器。艇体下部的闸门舱用于保障潜水员进行水下作业。
高度自动化的设计定位,使该型潜艇艇员人数大减,但同样能发射鱼雷和各型导弹攻击潜艇、水面舰艇和岸上目标。据法国舰艇建造集团称,一艘SMX31E控制的海域面积将是一艘“鲉鱼”柴电潜艇的10倍。
但是SMX31和SMX31E尚处于构想阶段,并没有形成建造计划。据研制公司评估,必要单元和潜艇设计工作将耗时十年,这还将取决于有无用户订购。否则,这些构想将束之高阁。
人工智能“进入”战机驾驶室
据美国空军大学网站报道,美国空军近日在一次训练飞行中允许人工智能控制U-2侦察机上的传感器和导航系统,实现了指定任务目标。这被认为是美国军用飞机上人工智能的首次已知使用。
近年来,人类飞行员借助地面模拟器与人工智能进行PK的新闻不少。最近的一次发生在去年8月。美国苍鹭系统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空战系统,与一名坐在模拟器中、戴着虚拟现实头盔的人类战斗机飞行员进行空战格斗对抗,最后以5∶0的绝对优势获胜。在此之前的2016年,辛辛那提大学与美国空军实验室合作的ALPHA智能空战系统在模拟器中战胜了退役的空战专家。但是,这次的训练飞行较为不同,是在真正的U-2侦察机上实施。
这次训练飞行中,名为ARTUμ的人工智能系统与飞行员一起,操控U-2侦察机的相关设备,对一次模拟的导弹袭击实施了侦察。
空军飞行员负责驾驶飞机并搜索有威胁的飞机,ARTUμ负责搜索对手的发射器,两者共用U-2侦察机的雷达。在此过程中,雷达控制权一度被移交给ARTUμ,由人工智能决定将雷达用于导弹猎杀还是自我保护。
这次训练飞行虽然没有涉及武器,但据有关消息,U-2侦察机在向ARTUμ提供雷达控制权的同时,仍然关闭了后者对其他子系统的访问,尤其是与飞机的飞行控制隔绝。换句话说,即人工智能只负责有限的技术任务,而人类仍然控制着飞行控制和瞄准等生死攸关环节的决策。
美空中作战司令部U-2侦察机联邦实验室研究人员开发了ARTUμ。但是,最初的设计并没能赋予ARTUμ副驾驶能力,人工智能要执行一些原本由飞行员完成的飞行任务,必须进行海量训练,才能最终发展到“理解”空战的层次。
尽管一些“不让人工智能算法参与战争”的呼声不绝入耳,美空军还是在这方面向前迈出了一步。显然,这次训练飞行对于副驾驶人工智能化来说只是一小步,但由此可能引发各国在人工智能方面更激烈的竞争。
人工智能“进入”战机驾驶室,很可能成为武器装备领域奔向人机共生时代的又一个起跑点。
(潘小圆、王晓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