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时节,北风凛冽,科尔沁草原深处,寒风似利刃。恶劣的天候是难题更是考题,是挑战更是机遇。趁着夜色,某合成旅千余名官兵以冬夜为依托,斗强“敌”、战严寒、破“夜障”……精彩夜战正在上演。
一
砰、砰、砰……子夜时分,清脆的枪声撕裂了草原的宁静。回声还没消失,连长李松和侦察班长借助微弱的拇指灯灯光,在随身携带的阵中日记上记下温度、风向、距离等数据。
“夜间能见度低、目标难捕捉、车载火器射击精度低……”一个个棘手难题令刚到任的李松措手不及。从作训参谋调任连长岗位时间不长的他,刚点上“三把火”,就被夜训这“三盆水”给浇灭了。从军十余载,参与大小演训不下百场,实践让他明白:“神枪手不仅需要苦练,更需要大量的实战数据支撑。”他选定在-20℃的子夜行动,目的就是积累数据。诸如夜间目标获取与锁定、火力打击方式选择、火力打击效果评估,都要做到“有数据可依,有算法可用”,给夜战升起“月亮”。
“每打一炮都有‘讲究’。”炮兵营营长李金鹏嘴里总挂着这样的话。去年,他率队出征参加炮兵专业比武,长了不少见识。漆黑之夜,面对众多敌目标,参赛对手却在短时间内计算出射击诸元,精准命中目标。好奇的他钻进炮车内一探究竟。“好家伙!”屏幕上闪烁着的密密麻麻的数字让他惊讶不已。对手炫耀道:这是数据库,采集的上百种作战数据,对不同作战环境采用不同射击参数,节省了一倍时间。
“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已开启,但我们的脑子还没有拐过弯来。”他连夜召集营连主官召开议训会,分析训练形势,更新作战理念,完善训练方案,决心建立一个属于炮兵群自己的作战数据库。
深夜,采集数据的行动开始了,战斗行军转换时间、弹道条件测定、通信链路通联距离、强电磁干扰环境下指挥口令传输时间……一个个精确的数据,成为官兵在战场上的“夜视仪”。面对这些,李金鹏自信满满地说:“在数据的支撑下,火炮就像长了眼睛一样,黑夜也‘看’得清楚。”
不久后,炮兵营夜间苦练的消息不胫而走。旅组织官兵利用配发的新型指挥车和信息系统,重点加强夜间目标获取与锁定、火力打击方式的选择等重难点课目训练,采集分析了数百项数据,夜战反应速度今非昔比。
一次实弹战术演练,合成一营依托营指挥所的夜间观瞄系统,多种火器轮番上阵,把“看不着,看不清”的“敌人”炸得七零八落。看着一条条火龙直扑目标,现场指挥战斗的一营营长刘洪志话中有话:“别看大家总是惊叹万炮齐发,可现在全营每打一炮,背后可是不同种类、许多组数据支撑。如今我们基本实现了以精确指挥、精确侦测、精确定位为一体的夜间火力精准打击。在炮兵的弹道下冲锋,没有精确到秒的大数据,谁也没有那个胆量。真是弹道有痕啊。”
二
凌晨1点,夜色正浓,朔风如刀。
装甲车驾驶训练场沟壑交错,装步三连某新型步战车驾驶员、四级军士长陈虹淞头戴夜视仪,额头渗着汗珠,双手紧握方向盘,闭灯快速通过蛇形路、弹坑、泥潭……到达目标地域后,他长舒一口气。
他是营队的金牌驾驶员,国庆70周年阅兵,他曾驾驶战车骄傲地驶过天安门广场。然而,就在几个月前,这名老驾驶员却患上了“夜盲症”。部队进驻科尔沁草原,白天训练场的环境是那样的美丽,而一到夜里,美丽的环境却变得陌生难行,战车似生根一般止步不前。
如何突破这一“禁区”,磨砺夜战真功夫?军帐内,大家形成了共识:“打仗不分时间段,深夜往往是敌人攻击的‘绝佳时间’,一定要锻造全天候作战能力。”一周后,夜间闭灯驾驶、夜间实弹射击、夜间桥梁架设等20多个险难课目,相继在草原深处上演。
虽然夜训很辛苦,但作战支援营工兵连重型机械化桥班班长、四级军士长陈荣亮打心眼高兴,对打赢未来夜战的信心更足了。在他心目中的“夜战”,绝非简单地看清道路。一次演练中吃的亏,让他至今想起来脊背发凉。
部队远赴千里之外组织演习。陈荣亮接到命令,带领重型机械化桥班凌晨4点前在某河流上架桥,以保证部队顺利通过。重型机械化桥班战士们平时训练刻苦,成绩优异,对完成这个任务可谓手拿把掐,小菜一碟。可他们没想到,这次是在夜间作业,由于前期夜间训练不足,导致架桥时间延长,险些耽误部队通过。
吃一堑,长一智。自那以后,陈荣亮和整个架桥分队都把夜战看成一个“系统”,除了关注光线,还要关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水文、气象等因素,以适应实战。
看着案头上的一叠成绩单,旅长脸上并没有显露出喜悦之情。按照新的编制体制运行以来,合成旅拥有多达数十个兵种,武器装备陆续配发,可谓武器精良、人强马壮。然而,未来战争不是单兵种作战,而是体系与体系间的博弈,不光要练就“一指神功”,更要“攥指成拳”,实现兵种夜间融合训练迫在眉睫。
装甲兵、炮兵、工兵等多兵种根据战斗进程进行融合训练;夜间驾驶场地,装甲车驾驶和实弹射击有机“捆绑”在一起训练……不久后,一套散发着硝烟味的训练方案在该旅推广。按照“昼夜分步衔接训、综合集成融合训”展开夜训,并依托信息系统,从单兵种训向多兵种之间协同训转变,强化夜间联合作战能力。
接着,他们针对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夜战形式、特点、打法等难题,对训练内容进行改进、升级、创新,短短时间里研究出了极限突击、回旋射击等10余个实用战法。
三
自动步枪夜间射击考核中的一次意外,掀翻了侦察一连上等兵许东辉的实战理念。
雨夜寒风呼啸,训练场地湿滑,在屈身冲入射击位置时,小许脚陷到泥潭里摔倒,枪身与地面碰撞,瞄准镜飞离枪身,他立即报告。按照惯例,会暂停考核,保障人员会来排除故障,但考核员却告知小许,自行排除故障,继续射击,时间记入考核成绩。
既不帮助排除故障,还千方百计设置敌情,就是不让子弹顺顺溜溜打出去。考核员的“大变脸”,让小许和战友们顿时明白:以往“老大哥”全程伴随保障已成为历史,这次考核条件必将严苛。
真是怕啥来啥。考核仍在继续,许东辉和其他参考的侦察兵不仅要在夜晚完成按图行军、负重奔袭等高强度考验,还要在战术背景下实施多个战斗课目连贯作业,一路敌情防不胜防,让许多训练尖子心有余而力不足,成绩仅达到及格水平。
夜间训练环境相对复杂,组训存在风险,因此,有些官兵在训练中避难就易,在训练标准上存在人为变通、降低训练难度等现象。“一班人”认为,这些“虚光”不排除,训练就会偏离实战的准星。在改正诸如射击出发地线安装照明灯等“保姆”式做法的同时,改变以往训练中重静态轻动态、片面保安全等做法,针对不同作战样式、不同作战阶段、不同作战地域条件,制订科学系统的夜间训练考核评定标准,建立完善了与新大纲要求相一致的夜间训练内容体系。
作战支援营营长王大佶对夜训变化最有感触。去年初秋的一个深夜,营新型轮式两栖自行门桥将前往某水域展开水中作业。抵达水域后,伸手不见五指、风急浪高,在场的官兵心里不由地产生了担忧:“这么恶劣的天气,水流湍急,一片漆黑,新装备下水引起安全问题怎么办?”“这次是新装备的‘首秀’,要是不成功,必将影响士气”……眼看,距离作业时间愈来愈近,但部分干部骨干仍犹豫不决,有的甚至申请推迟下水时间,等天明再进行……正在这时,担任指挥员的王营长接到上级“渡河任务按原计划进行”的命令。
“全车注意,门桥下水!”驾驶员接到战斗命令后,迅速将两栖自行门桥行驶至预定门桥渡场,操作手迅速就位。“嘭嘭!”在轰鸣声中,新型自行门桥乘风破浪,安全顺利到达对岸。
从合成到联合,从集群到单兵。近年来,合成旅聚焦未来战场,加大雨夜、雾夜等不良天候条件下的夜训力度,从难从严从险从危出发,训出真成绩、打出真水平。在一次新型反坦克导弹夜间射击中,风雨突然“搅局”,但官兵们照常弯弓射箭、精准命中目标。在他们心中,只有面向实战化谋打赢,才是唯一的目标。
胜者,善于从战斗中总结经验,从经验中探寻制胜之道。经过数小时的激烈角逐,这场夜战终于落下帷幕。炮火轮番轰炸过的区域硝烟未散,一场联合复盘随即在旅指挥所内展开。作战双方围坐沙盘前,按照进程深入查摆指挥短板,探究创新制胜的战法战术。随着复盘检讨的深入,指挥员打仗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打胜仗的信心越来越足。
走出指挥所,一轮明月高悬天际,照亮夜幕下的夜训场,也照在每一名官兵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