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云课堂”,一堂堂“精品红课”让人耳目一新;开展“云互动”,新媒体矩阵成为官兵天天见面的“指导员”;开发“理论闯关”小程序,激发了官兵学习理论的热情和兴趣……战略支援部队某部的创新实践,让互联网这个时代的“最大变量”,变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增量”。这深刻启示我们,在网络教育上大胆创新,绝不是简单的形式载体问题,而是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
恩格斯说过:“人们酷肖他的时代,远胜于酷肖他们的生身父母。”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青年官兵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时代烙印。他们习惯“指尖上的生活”,享受“一网通的便捷”,青睐“虚拟化的表达”,喜欢“平等式的交流”,有着独特的认知习惯、接受方式和审美诉求。“时代变了,对象变了,教育必须跟着变。”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教育对象都上了岸,你不能还假装在河中摸石头。
网上有句名言,“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智联万物的5G时代已经来了,再用“过去式”思维办事,自然会被时代远远抛在后面。思想政治教育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主要表现在:个别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会用网、不善用网,理念多思路少、设想多落地少、封堵多疏通少,拿过去的习惯当现成的经验、带着理想化的模子去套、拿着刻板化的尺子去量……他们习惯以“当年的我”来评判“现在的他”,对官兵的内心世界看不清、看不懂甚至看不惯。在个别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甚至有失灵失效失语失位的危险。难怪有人感叹,一部小小手机,竟然成了一座不可逾越的山,而不是走进官兵心灵的桥。
科技是时代发展的引擎,与时俱进一定意义上讲要与“技”俱进。网络既是扬帆起航的“风口”,也是攻坚夺隘的“关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出路在于“网络+”,动力和活力也在于“网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一流军队、打赢现代战争的现实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善于运用网络平台承载主流价值、网络语言传播红色基因、网络形态创新教育模式,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当好新时代官兵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思想政治教育是引领思想的,历来追求“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无“网”不胜的今天,谁能适应网络发展、占据网络阵地,谁就能赢得青年官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现新的变革。比如,动态分散条件下人员难集中,用好网络就能实现异地同步搞教育;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缺乏、力量薄弱,通过网络就可以资源互通、好课共享;部队人员类型多、个体差异大,依托网络就可以“私人订制”、因人施教;官兵思想复杂多变,运用大数据就能实时掌握、精准分析。“部队上下一张网,千里共上一堂课。”用好“网络+”,可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由抽象说教向形象感化、由“一时一地”向“随时随地”转变。
官兵的思想不是等待填充的容器,而是期待点燃的火把。青年官兵创新精神强、参与热情高,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一旦被点燃,就会释放出无穷动能。用好“网络+”,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画好网上网下最大的同心圆。作为点燃群众智慧的“火种”,思想政治教育者深入“群”中可以更好地联系群众,加上微信可以更好地立起威信。我们常说,“高手在民间,小兵办大事,群众是英雄”。只要借助网络激发出官兵自我教育的活力,思想政治教育就一定会变得更加新潮、更加多彩、更加有温度、更加接地气。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主动适应信息传播、舆论格局和官兵认知特点的新变化,充分发挥网络全域化传播、鲜活化表达、导向化塑造、群众化参与、创新化发展等优势,开阔新视野、开辟新手段、开拓新阵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维革新、表达革新、行为革新、颜值革新。善于用微博、微信、微视频以及H5等传播手段改进教育方式,用新媒体新技术激活教育课堂,用“网言网语”解读抽象问题,加快实现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融合,切实立起新时代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样子。
(作者单位:战略支援部队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