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演练是为考查部(分)队对战斗原则和方法掌握熟练程度而进行的演练,是检验和提高部(分)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战术演练,既能够巩固和提高单兵战斗能力,又能够为形成部(分)队整体作战能力打下坚实基础。战术演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军队战斗力的提升。因此,必须坚持打仗标准,参照合成部队跨区基地化演习的评估要求,科学把好战术演练的评估关,摒弃“跑龙套、走过场;练为看、不为战;考核松、评估虚;时间到、任务过”等不良现象,全面提升战术演练质量效益。
基于“能力”确定评估内容。军事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生成战斗力,为打仗做准备。军事训练质量的好与坏,必须用战斗能力生成来检验评估。通常,单兵战斗能力可以用体能、技能和智能三个尺度来检验评估,部队合同作战能力则可参照合成部队跨区基地化演习千分制评估标准,区分战备保持、投送部署、侦察情报、指挥控制、火力打击、攻防作战、多维防护和综合保障等指标进行评估。对于部(分)队战术演练的评估,应着眼于部(分)队整体作战能力,组织全过程、全要素综合检验,既评战斗人员的战术素养又评武器装备的使用技能,既评战斗行动又评保障行动,既评指挥控制又评协同动作,既评单项能力又评整体能力,要克服过去评估重指挥轻行动、重兵力轻火力、重过程轻结果等问题,实现由单项能力评估向综合能力评估的转变。同时,战术演练还应遵循“任务-战法-能力-行动”这个基本逻辑,根据参演对象各自的任务特点和基本战法分析能力需求,根据能力需求细化战斗行动,根据战斗行动确定评估内容。
着眼“精细”量化评估标准。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是评估工作的关键环节,战术演练评估标准的建立,通常是战斗条令、战术教材、历史经验、传统习惯等一种或多种因素结合而成。应基于部(分)队战斗任务,参照任务清单的模式,运用综合集成的办法,对大纲中有关内容加以优化整合,科学确定每个节点的考评内容,围绕作战能力构成的实体性要素和参与性要素,按照评估指标与战斗力构成要素相匹配的原则,对作战能力逐层细化分解,量化时间、速度、精度、效果等主要作战能力指标,确定其权重系数和组合指数,力求定性指标定量化、软性指标硬性化、抽象指标具体化,并以此建立科学量化的演练评估标准体系,着眼“精细”实现战术演练评估标准与作战能力指标的良好对接。
贴近“实战”创设评估条件。实战化的评估条件是训练质量评估的难点。战术演练应针对特定的作战对象、特定的作战地区、特定的作战背景、特定的社会环境,营造逼真的演练环境,使参演人员真正了解战场、感知战场、认识战场,提升实战能力。要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和仿真模拟技术,从难从严设置评估条件,真正把评估的对手设强、环境设真、情况设活,切实把战术演练评估导向实战化轨道。比如,要紧贴作战对手的作战原则、编制装备、兵力部署、战法运用等特点,模拟设置编制齐全、装备先进、战法贴合、战斗顽强的假想敌或对抗分队;选择近似实战和生疏复杂地形作为考评场地,大量运用声、光、电、爆等技术和自动化目标显示系统,模拟集侦察监视、精确打击、心理攻防等于一体的战场环境;围绕战术演练重点难点问题设计战术情况,实施全过程、多要素的整体检验评估,确保评估始终处于实战氛围之中,检验参演对象灵活应对战场的能力。
追求“效益”选择评估方法。战术演练评估不仅仅是对演练课目、作战要素实施达标式、程序式的考核,更要强调对部(分)队实际作战能力进行“诊断”式、验收式的评估,积极探索适应部(分)队战斗力生成规律、符合实战化训练进程、便于操作运用的评估方法。要改变过去以程序、过程、定性评价为主的检验评估方式,采用互联网技术、数据运用技术、模型分析技术等,构建以参演对象客观数据为基础,以数据处理与分析为核心,以模型解算为重点的战术演练评估系统,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增强战术演练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提高战术演练检验结果的权威性;克服以往主要是依靠人工观察记录和对照评定输入系统的手段,综合运用人工评估与系统评估的方法,研发改进评估配套器材,在战术演练过程中进行实时信息采集,避免出现工作效益差、结果错误率高等现象;采取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参演对象自评、重点检验、计算机评估和统筹评估等静态方法,结合信息采集、汇总录入、数据比较和实弹实装检验等动态评估手段,提高评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