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2020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这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霸权政治、冷战思维沉渣泛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横行,人类发展面临空前风险挑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同时,国际格局的演进正在提速换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愈加深入人心,人类社会对健康安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命运与共的认知更加深刻。
世界回不到过去,人们在求索未来。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年终专稿“百年变局下的国际风云”专栏,透视国际形势变化,把脉世界格局走向。
——编 者
12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气候雄心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阐释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主张,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胸怀和责任担当。
一年来,无论是抵御疫情冲击,还是促进经济复苏;无论是推动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还是倡导包容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秉持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前景。
应对挑战,时代价值愈发凸显
习主席深刻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具有的广泛感召力,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
2020年已至岁尾。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世界距赢得抗疫最终胜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世界卫生组织12月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23日16时44分,全球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570357例,达到76858506例;死亡病例增加11496例,达到1711498例。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有力地证明,‘命运与共’‘安危与共’极富现实针对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共同课题。”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林利民说,疫情造成了重大生命和财产损失,在这场人类对病毒的战争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
“新冠肺炎疫情在较短时间内席卷全球,证明了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凸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和独特魅力。”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陈须隆指出,这次疫情以一种特殊形式告诫世人,当今时代,“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人能独善其身。面对重大危机挑战,各国必须携起手来共同应对。
疫情暴发后,习主席多次在重大国际场合,明确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人类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
“合作抗疫为国际社会深入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重要契机。”陈须隆说,经历这次疫情,国际社会对这一理念的认同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面对疫情,中国在做好自身防控的同时,发起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动,向34个国家派出36支医疗专家组,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中国有力推动复工复产,承担起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的责任。中国还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为实现疫苗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积极贡献。
“这些有力行动,充分体现了中国愿同各国共克时艰、携手战胜疫情的坚定意志,也让中国倡导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林利民表示,只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才能走出人类历史上这段艰难时期,共同迎接胜利的曙光。
扎实推进,步履稳健走深走实
习主席在今年11月举行的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上指出:“面对人类面临的挑战,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团结而不是制造隔阂、推进合作而不是挑起冲突,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一年来,习主席同各国领导人深入交流,沟通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内涵和倡议主张,扎实推进这一宏伟蓝图的实践。
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提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4点主张。
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系统阐述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提出“扎牢维护人类健康安全的篱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
与此同时,双边命运共同体也在加速推进,中缅经济走廊由概念规划转入实质建设,中缅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迈出坚实一步;中柬自由贸易协定签署,标志着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和“一带一路”合作进入新时期。
林利民表示,虽然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平台、对象、措施有所不同,但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这一理念是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合作共赢的必然选择。
在陈须隆看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从两个层面向前推进。在认识层面,中方的积极主张和宣介,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弘扬多边主义、加强全球团结合作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得到越来越多认可;而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全球性威胁和挑战,也从另一层面使人们对这一理念的必要性、现实性和紧迫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从实践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在不断取得积极进展。”陈须隆说,在国家交往中,中国正与越来越多的友好伙伴构建起双边命运共同体;在地区范围,各方已就打造中国与周边国家、亚太、中国-东盟、中非、中阿、中拉命运共同体达成共识;在全球领域,中方倡议构建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卫生健康等命运共同体得到积极呼应。
立意高远,共赢共享引领未来
不久前,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再次高票通过涉人类命运共同体外空军控决议。事实上,自2017年起,“不首先在外空部署武器”决议就写入了“重申应研究和采取切实措施,达成防止外空军备竞赛条约,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
从载入联合国多项决议到写入双多边合作文件,从列入国际论坛重要议题到成为各国学者研究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出巨大的感召力。各国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也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诠释了合作、和平与发展的真谛”,“反映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诉求”,指向“创造所有人幸福生活的人类共同理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深刻的时代洞察力和强劲的历史穿透力,蕴含着无可替代的真理性价值。”林利民表示,作为针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提出的“中国方案”,这一理念具有高远的世界眼光和博大的人类情怀,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那种主张“丛林法则”“弱肉强食”“赢家通吃”的理念,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全球相互依存时代,必将遭到越来越多的唾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目的是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这就超越了‘西方中心论’的旧视角、零和博弈的旧思维,为世界各国人民打开了一个实现公平正义、共赢共享的新天地。”在陈须隆看来,这一重要观点是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人民群众拥有推动未来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也承担着发展成果普惠的价值取向。中国主张,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也是这一思想的直接反映。
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强化大家庭和合作共赢理念;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坚持走多边主义道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使全球治理体系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在受访专家看来,面对后疫情时代诸多挑战,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贡献“中国答案”具体而坚定,给迷茫与困顿中的世界带来光明与希望,增添了前行的力量。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直面全球重大议题,体现人类共同关切,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样一个关乎人类前途命运重大课题的科学回应。”陈须隆表示,这一理念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必将引领人类发展进步的航船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物肖像绘制:杨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