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黄海之滨,第72集团军某旅一场实兵演练激战正酣,担负火力打击任务的是远程火箭炮营。
战斗进入白热化,火力打击二队指挥车通信电台突然杂音强烈,无法联络。营指挥所迅速判定:“二队正遭蓝方强电磁干扰!”
此时,营指挥终端已获取多个目标信息,再不打,战机稍纵即逝。
营长金宗当机立断,切换指挥链路,越过火力打击二队指挥车,直接与发射车建立通联,发送指令。
转瞬间,数枚不同弹种的火箭弹从同一台发射车呼啸而出。弹道划过长空,多个不同性质的目标随即被击中。
精彩亮剑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潜心钻研和刻苦训练。金宗说:“现在的火力装备信息化程度高,配备弹种丰富、毁伤效能多样,要让远程火箭炮战场显威,必须适应战场角色的变化,不断推进训练转型。”
为提升远程火力打击能力,新装备刚配发,他们就划分训练阶段、设计训练内容,加快战斗力生成。面对缺少经验的难题,营党委一班人带领干部骨干先学先练,训前集群策、训后攻难关,完成6个革新项目,编发新装备简要性能手册6套,整理出5万多字的《故障排除手册》和《应急处置方法》,为科学组训提供了支撑。
新装备列装后,官兵从战术层面审视战场角色之变,主动推动训练转型,围绕极限距离精确打击和融入联合作战体系组织实弹训练,验证单平台单弹种打击多个目标、多平台单弹种打击同性质目标、多平台多弹种打击不同目标等打法。为提升作战效能,他们还主动与军兵种兄弟部队携手,加快体系融合,实现信息共享、火力互补。
前不久,该营接受上级临机组织的实弹考核,他们通过优化操作流程,使火力反应时间进一步缩短,10余枚火箭弹均命中目标。
一次次精心淬炼,让全营官兵加速推进新装备战斗力生成和训练转型的责任感更加强烈:过去的火炮打的是战术目标,讲求杀伤对方的有生力量。如今的远程火箭炮“眼睛”更亮、“拳头”更硬、“胳膊”更长,专打对手作战体系的关键节点,必须突破极限、苦练精准,不断提升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