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长江、嘉陵江浩荡奔涌与大山回旋;缙云山、中梁山纵横交错与江河拥抱,山与水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重庆的“两江四岸”,是城市山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着重庆的城市气质,更承载着国防功能、城市变迁的厚重底蕴。
“美食美景美人”是游客们对重庆的美好印象。在山城寻访,很容易感受到重庆人敢闯敢拼的气质和火爆坚韧的性格。可以说,重庆的气质煮在沸腾的火锅里、唱在川江号子里、藏在梯梯坎坎里,也烙印在铺展的历史中。
重庆控扼长江、嘉陵江,为川东咽喉重地,战略地位突出。抗战时期,重庆这座古老的城市成为大后方。大量人口涌入重庆,内迁高校半数有余,重庆防空洞内隐蔽着众多兵工厂。
“举目四瞩,漫山烽火,遍地腥氛。”面对破碎山河,重庆人民挺直脊梁、坚守后方、强援前线。一代代重庆人前行的足迹,镌刻着这座城市艰辛奋斗的历程。
“一玉口中国”——汉字用一种形象的方式诠释了国家的“国”字。在古人心中,“口”犹如国家的城墙,牢牢守护着国中之玉。国防的价值,就是要守住这道防线。
抗战期间,空中的飞机轰鸣声,曾是重庆城里最令人心悸的声音,地处祖国腹地、西南一隅的重庆,却要时刻防御空天威胁,其遭受日军大轰炸的悲惨历史至今仍令人心痛。
未来战争,战场空间向陆海空天电网多维扩展,前线和后方的概念早已模糊。“国”的安宁,不再只系于四周的“口”。今日之国防,不能再以二维视角视之,应跳出平面投向立体多维。炮弹飞不到大后方的观念早已过时,战场离我们很远的麻痹思想必须破除。
鉴史观今。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没有哪一座城市能够置身事外。从边海防城市到内陆腹地,须臾不能淡忘国防,更不能忽视国防建设。只有居安思危,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忘战必危的忧患意识加强城市国防建设、支持军队发展,才能真正筑起维护和平的铜墙铁壁。
有学者认为,重庆是一座在恶劣环境里顽强生长起来的城市。也正是这样山险水急的环境,让生于斯长于斯的重庆人有了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英雄气概,让他们在面对艰难时更侠义、更倔强,也更拼搏。
位于重庆市中心最繁华地段的地标——“解放碑”,就是在日军轰炸留下的最大弹坑上建起的。今天,重庆儿女不断为国防事业添砖加瓦,重庆的红色旅游、国防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些都凸显着独特的城市气质。
今天的重庆人,依然保持着果敢利落、敢闯敢拼的特质,他们正怀着拳拳爱国之心和建设国防的澎湃之情,一往无前地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