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河西岸聚集数百万头角马,准备跨越河流寻求茂盛的青草和干净的水源。悬崖峭壁般的河岸让角马群望而却步,最终领头的角马会率先跳入河中。首批转改文职人员,就如同带头角马……”2018年,在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组织的文职人员宣誓仪式上,该院研究员周朴发言时,用带头角马比喻首批转改文职人员。
“他就像一只带头角马。”谈起周朴,前沿交叉学科学院副研究员冷进勇感佩不已。从学员队同学到研究所同事,冷进勇与周朴朝夕相处十余年,见证了周朴的成长。
一起步就是高标准。2009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周朴在导师刘泽金教授指导下瞄准了如何有效控制多束激光这个当时国际公认的技术难题。周朴阅读上千篇技术文献,理出研究思路、提出技术方案,并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证实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带头啃下“硬骨头”。
周朴不仅是“理论家”,更是“实干家”。为实现技术应用,他跑遍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有关厂家,寻找性能优良、质量可靠的元器件和原材料;为实现系统设计最优化,他把上百个器件的性能参数熟记于心。
经过无数次实验,2010年底他所在团队终于实现千瓦级高功率输出。2011年5月,数十名院士组成的专家组对成果进行鉴定,认为该成果是高功率激光相干合成领域的重大突破。
留校任教后,周朴密切关注所带研究生的课题进展,坚持为研究生讲授专业课程,包括理论计算时推演的每一个公式、数值模拟时编写的每一行代码、实验研究时用到的每一个器件。近5年来,他指导和协助指导的研究生有3人获得国家级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4人获评全军或湖南省优秀学位论文,3名博士毕业生入选“博新计划”。
一个人优秀,是一种现象;一群人优秀,是一种力量。周朴和他所在团队课题组平均年龄不到30岁,近年来硕果累累,取得几十项国家专利,2次入选中国光学重要成果,1次入选全球光学重要成果。
周朴行事严谨,虑无不周,但有时也会标新立异,一些重大突破往往来源于这些想法。
研究单纤激光时,当光源功率增到一定限度后,会导致增益衰减。解决这一问题没有经验可供借鉴,周朴只能自寻出路。在应用中,他发现有种效应可产生正增益,但在激光领域却是要尽量避开的“拦路虎”。
“拦路虎”也许能成为“顺风车”。常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周朴却另有想法。经过多次模拟推演,他发现其中的可行性,突破了这项世界性技术难题。
周朴白天上课、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和学科建设,夜晚阅读文献,进行科研攻关、期刊审稿,课题组经常在半夜收到他的邮件。同时,周朴还是《中国激光》等30余本期刊的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