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人家庭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把爱熔铸在心间


■杨泽达 杨朝钊

王文常手拿飞机模型,与妻儿合影留念。皇 勇摄

11月20日,对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原特级飞行员王文常而言,是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的家庭荣获“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他本人作为空军代表,走进京西宾馆,接受习主席亲切会见。走近王文常,走近这个家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力量在质朴的生活里,源源不断地流淌……

爱是义无反顾的支持

初冬的夕阳透过陈旧的窗户洒落在王文常的家里,给人一种看老照片的感觉。除了简单的家具家电,家里几乎没有多余的东西,一切都简简单单、井井有条。卧室中,布衣柜已显破旧,床单也被洗得有些发白。

飞行日,王文常吃住都在飞行大队,只有到了周末或者调休的时候,才能回家住一两天。妻子郭艳仙入伍以来,夫妻俩尽管住在一个院里,但还是过着“鹊桥相会”的日子。

一个人照顾儿子、做饭、吃饭……后来,儿子也参军入伍了,郭艳仙这个空勤家属就过着“单身干部”的生活。王文常讲,“她买一根排骨,切成六七节,一个人得吃三顿。”

王文常和郭艳仙是初中同学。王文常招飞入伍后,贴着爱的邮票的信,他给郭艳仙写了百余封。“燕儿,你的信经过5天的跋涉于24日收到。又是一年枫叶红,你那红红的笑脸,要比枫叶更娇艳。”

夫妻俩都不约而同地保存着对方写的信,并按时间顺序一一整理。放得久了,一封封信早已泛黄,却成为他们爱的见证、情的维系。

“他对飞行事业的执着感动了我,身上的那种坚韧感染了我。”那年,王文常军校毕业,从家乡东北分到西南边陲,离家远不说,艰苦的环境让人望而生畏。

郭艳仙的母亲得知后,不同意她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好友们也善意地劝她慎重考虑,但郭艳仙义无反顾。

结婚的时候,既没有像样的婚房,也没有彩礼,更没有婚戒,两人只是举行了简单仪式。郭艳仙说,印象最深的是王文常没买新衣服,只穿了一套军装。但就是这身军装,让她从他的朴实无华中找到了莫大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精神生活的富有冲淡了物质上的清贫,心酸但甜蜜着。

儿子王振洋出生3个月后,郭艳仙带着他从东北老家来到位于西南的部队驻地。刚到新环境,她和儿子都不适应,白天没有食欲,吃了就吐,晚上经常失眠。由于母乳不足,儿子又不喝奶粉,辅食也吃得少,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下降。那段时间,郭艳仙和儿子经常生病,但她从来没有向王文常诉苦,没让王文常因为家里原因耽误过一个场次的飞行。郭艳仙说:“飞行员是高危职业,作为空勤家属,我有责任和义务扫除丈夫飞行的后顾之忧。”

在妻子郭艳仙的全力支持下,王文常心无旁骛地投身飞行事业。30年来,他驾驶歼击机安全飞行5290小时,创造了空军歼击机安全飞行的纪录,带飞架次超8000次,年均飞行将近200小时,累计培养飞行员50余名,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荣获空军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

“丈夫成为空军歼击机安全飞行第一人,作为他的家人,我倍感荣耀。嫁给飞行员丈夫,能够成为一名空勤家属,也是我今生最引以为傲的选择!”冬日的暖阳下,郭艳仙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爱是以身作则的榜样

由于工作的原因,王文常不能经常陪在儿子王振洋身边,但他会用自己的方式关心儿子的成长。

王振洋读初中的时候,学校要求背记《三字经》,他提不起兴趣,学了一个多月才背了不到半本。王文常知道后,什么也没有说,自己翻开书本重新学习。几天后,他当着儿子的面,把《三字经》从头至尾流畅地背了出来。有了王文常做榜样,王振洋也有了十足的学习劲头。

王振洋高考后填报志愿。郭艳仙希望儿子去地方大学,不想让他受部队那份苦。王文常则希望儿子读军校,穿军装。

“我想和爸爸一样穿上蓝色军装。”梦想的种子,早已在王振洋心中生根发芽。

最后,郭艳仙拗不过父子俩,同意王振洋报考军校。

在军校期间,王振洋不仅完成了各项学习训练任务,还当上班长,获得“优秀学员”的荣誉。

穿上军装,走上军旅路,王振洋也慢慢懂得了父亲对使命的坚守、对军旅事业的热爱。

2018年,王振洋军校毕业,来到离祖国边境线只有100多公里的地方。有人曾问他,为何要到边疆来吃苦,王振洋笑而不语。

而关于这个问题,王文常这样回答:“苦地方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如果想办法把他安排在城市部队,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心态,他可能会生活得舒适一些,但永远不可能得到丰富的生命滋养。”

“不应该选择安逸,能拼就应竭尽全力”,这早已成为父子俩共同遵守的信条。

王振洋到部队的时间不长,已经多次执行重大任务。“虽然我没能像爸爸一样成为飞行员,但不管在哪个岗位,我都会以他为榜样。”

今年4月,王文常达到最高飞行年限,正式告别蓝天,但他又向组织递交了申请书,在与飞行训练相关的岗位上继续战斗,用另一种方式守卫空天,与儿子并肩作战。

爱是良好家风的传承

王文常一家三代人,有一种不用言说的默契,就是报喜不报忧。入伍这些年,为了不让家人担心,王文常从来不在家人面前谈论飞行事项。他不说,父母、妻子、儿子也不问,但大家都心照不宣。

家里四兄弟,王文常排行老大。王文常招飞入伍离家后,他的照片便一直摆在父母的床头:8个月的婴儿照,12岁的童年照。25岁订婚时,一家人拍的唯一一张全家福,后来也放在了父母床头。

由于飞行任务紧,带飞任务重,而且驻地离家太远,王文常入伍这些年,回老家探亲的次数屈指可数。“作为飞行教员,我们每天都在抢时间,只有早点把新员放单,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速度才会加快一些。”

王文常的父亲王继昌非常理解儿子的事业,“飞行员,尤其是飞行教员,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职责。这个责任非常重要,也非常光荣,就更应该干好。”

王继昌哪怕生了重病,都让妻子孙海云瞒着儿子。

孙海云说:“儿子在部队工作,就像我在家种庄稼,正忙着呢,我要是给他打电话就容易耽误事。所以,我们尽量不影响儿子。”

2014年,王继昌被确诊为胃癌,先后3次入院化疗,病情一度恶化。直到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时,王文常的几个弟弟觉得不能瞒着大哥了,才把消息告诉王文常。

那天,拿着妻子郭艳仙买好的机票,王文常直奔医院。那次,王文常在医院照顾了父亲整整17天。

做了胃癌治愈性切除术之后,王继昌的身体慢慢好转。看着这一情况,孙海云把王文常又赶回了部队。

“那天,他走的时候,我趴着窗户看他离开,心里可不舒服了。我跟他说,别老看了,走吧,回去好好干,妈还硬朗,我伺候你爸伺候得周到。”孙海云说着说着,眼泪溢出了眼眶,声音哽咽了,“就得这么说,对不对?要说不想念那是瞎扯,他都快50岁了,回来的时候是有数的。”

父亲王继昌也没有二话:“儿子能在这时候回来,在医院照顾我17天,有这片心,比什么都重要!”

王继昌曾是一名乡村教师,王文常入伍离家的时候,他教王文常以“严谨和责任”立身。“我这样给他说,也必须这样做,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就把他拴在身边。既然承担起重要的职责,有时候小家就得舍弃一部分,光顾着这个小家,大家、国家的事就可能耽误。”

把爱熔铸在心间,眼含热泪、背上行囊,王文常再一次出发。回到部队,他马不停蹄地投入工作,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那个晚上,红土高原的夜色格外晴朗,万物都在用力地生长,巍峨的群山在青色的天际间连绵起伏,像奔腾的海洋,像不息的海浪……

图片制作:孙 鑫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