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高原,兵阵交织。近日,第75集团军某旅组织的合成营进攻战斗演练正在激烈进行。
记者走进隐匿于密林深处的该旅合成一营指挥帐篷,首席参谋涂坤正和作战、侦察、火力、战勤4名营部参谋,蹲在模拟沙盘前现场研判“敌情”态势、推演兵力部署、组织战斗协同。
“山区地形险峻,我建议采取预置和伴随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弹药保障。”营战勤参谋、上士罗鑫率先发言,并在沙盘上快速标出弹药补给路线,得到大家一致认可。
“提高参谋队伍的能力素质,是合成营实现攥指成拳的关键。”营长黄跃强介绍,此次演练,重点检验合成营参谋队伍的谋战研战水平与“合成”能力,采取多课目昼夜连贯实施,涉及作战筹划、指挥调控、协同保障等6类核心能力、24个实战课目。
“主攻分队右翼遭‘敌’火力阻拦,快速实施歼灭!”说话间,导调组下达“敌情”通报,营侦察参谋李福鹏与火力参谋罗振中依托指挥信息系统快速研判。数分钟后,“敌”方火力阵地被精准锁定。
“主攻分队就地分散隐蔽防护,火力分队对‘敌’实施火力歼灭……”营首席参谋涂坤汇集整合情报信息,向营指挥员上报决心建议,得到采纳。
解除火力威胁后,新的“敌情”倏然而至。随着进攻分队战线拉长,“补给线”保障压力增大,导调组见缝插针又出一个难题:“合成一营根据战斗进程,重新调整机动保障方案。”
营战勤参谋罗鑫快速收集各作战分队的人员数量、战损情况等数据,对照沙盘重新拟制上报一份保障方案,兼顾防止敌人袭扰和选择最优路线。孰料,这份方案却被导调组退回。
原来,此次演练部队全程按照实战标准进行疏散配置,诸兵力散布在广阔的纵深地域,罗鑫上报的物资集中投送方案,不仅降低了补给速度,还可能招来“敌”火力的重点打击。
重新调整部署后,几名参谋辅助营长黄跃强,协同炮兵、工兵等多个兵种力量,向“敌”阵地发起猛烈攻击。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该旅领导介绍,合成营已成为陆军作战基本单元,着力锤炼一支高素质营级参谋人员队伍,是营级“中军帐”实施高效指挥决策的重要支撑。下一步,他们将在演练中继续推开其它兵种专业的检验内容,把“硬指头”攥成“铁拳头”。
记者感言
练兵要强化“突围”意识
■韩 成
练兵是距离战场最近的预演。新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练兵理念和练兵模式。我军调整改革后,诸军兵种集成融合越来越明显,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已无法走向未来战场。就像文中提到的合成营,也必须要实现各要素攥指成拳。
当前,我军军事训练进入了全方位变革、整体性提升的新阶段。要把握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强化使命担当,加快实现军事训练转型升级。具体到基层,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强化“突围”意识,在加快构建新型军事训练体系过程中,勇于打破局限与瓶颈,积极探索创新训练方法路子,把每一个课目练到位、把每一个要素练过硬,从而产生集束迸发的“融合效应”。如果还停留在以往的“一个场地练多年、一套标准考全员”等粗放式练兵阶段,战斗力建设就会始终在低水平徘徊,能打仗打胜仗也无从谈起。
打赢明天的战争,是我们练兵备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75集团军某旅这份久违的“参谋考卷”给基层带兵人提供了重要启示——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部队的组训方式、演练形式、训练内容、考评标准等必须进行科学革新、与实战紧密接轨,这样才能砥砺出制胜未来战场的“铁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