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点燃工作兴趣做起,努力将这种兴趣转变为志趣、能力和责任,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徐星,是我国古生物研究领域的著名科学家。他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说,自己考大学前不知道古生物系是什么专业,进了大学也没有对这个专业产生兴趣。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读古生物学研究生,对此专业还是没有什么兴趣。但他一直坚持学习研究,直到研究生毕业前写论文,需要接触一些古生物实物,这时开始去触摸那些恐龙化石。似乎就在那一刻,兴趣之焰突然被点燃了,他觉得原来这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现实中,一些年轻人常对自己的工作或专业不感兴趣,总想着跳槽和改行。然而徐星的事例告诉我们,兴趣之焰是能够被点燃并发光发热的。
何以点燃兴趣之焰?关键在于坚守。只要事业需要、组织决定,无论开始对工作怎样缺乏兴趣,都应以最饱满的热情、最坚强的毅力坚守岗位。首先,在坚守中提高对工作的注意力,使自己在本职岗位上慢慢磨合、渐渐适应;一旦适应,兴趣就会产生。其次,在坚守中学好学精专业知识技能。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过程,就是让自己的兴趣转移到工作岗位的过程,这个过程完成得越快越好,兴趣的形成也就越顺畅。再次,努力拓展兴趣视野,注意寻找和发现更多与工作相关的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事情,使自己更加喜爱本职工作。
当然,有了工作兴趣,并不等于就走上了成功之道。让兴趣之焰恒久地发光发热,从而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还必须提升兴趣的浓度和思想的高度,使兴趣转变为志趣、能力和责任。
让兴趣成为志趣,这是兴趣培养的最大成功。志趣是建立在兴趣基础之上的一种志向,而志向是取得事业成功必不可少的情感趋向。当一个人专心致志地从事某项工作而达到忘我状态的时候,往往感到最为愉快和满足。这是从兴趣到志趣的重要转折点。
让兴趣成为能力,这是兴趣培养的最佳效果。喜欢做某件事情由自发的情感使然,擅长做某种事情则是由能力特长决定的,需要经过长期学习、训练和磨砺才能达到擅长的水平。从兴趣到能力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自然过程,而是一个具有逻辑节点的渐进过程。有兴趣未必就有能力,但能力往往需要兴趣作支撑和催化。许多事业成功的人都是在长期的职业兴趣驱使下,孜孜不倦地从事某种研究和探索,有的甚至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从而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不断有长进。
让兴趣成为责任,这是兴趣培养的最高境界。责任可能源于兴趣,但并不等于兴趣;兴趣一旦成为责任,将不受兴趣影响而对所做之事矢志不渝。郎平小时候喜欢画画,想成为一名画家。14岁那年,她看了一场排球比赛,日本队以3∶0战胜北京队。当日本姑娘欢呼雀跃、北京姑娘含泪退场时,她心里萌生了一个愿望:将来参加国家女子排球队,为祖国尽责争光。后来,她在钟爱一生、尽其全责的排球事业中屡创辉煌,成为铸就“女排精神”的重要人物。
点燃兴趣之焰,就是点燃生命之火,照亮成功之路。从点燃工作兴趣做起,努力将这种兴趣转变为志趣、能力和责任,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而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始终坚守对事业的热爱、对岗位的忠诚,信守对使命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