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先烈家书抵万金


■沈俊峰

半夜醒来,大雨还在下。早饭后,革命先烈查茂德的侄子查芳林和安徽省霍山县政协的同志赶来,雨势丝毫未小。我们只能冒雨前往瞻仰查茂德故居和其父之墓了。

作家梁衡在《百年革命三封家书》一文中,将查茂德的与妻书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共和国元帅聂荣臻的家书一并提及,展现了“百年革命,三封家书,一条红线,舍己为国”的宏阔题旨。

霍山是我的第二故乡,查茂德故居离我曾经工作的地方仅有几里路,我却不知道他,这真是憾事。

“霍山是红军的摇篮,烈士多,你不可能都知道。”县政协的同志安慰我。霍山在册烈士就有2977人,那个时候,15岁至45岁的男子,一边生产一边拿枪战斗,保卫胜利果实。全县人口20多万,拿枪的就有10万多人。

查芳林说,查茂德是家中长子,下面有一个弟弟和三个妹妹。查茂德8岁读私塾,因生活贫困10岁去放牛。查茂德走上革命道路,是受了父亲影响。

查茂德的父亲查知凯是一名共产党员。1929年冬,石家河武装暴动成功,他担任了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查茂德参加了童子团。主力红军转移后,1930年7月24日,驻守麻埠镇的国民党部队和还乡团反攻倒算来到石家河,将查知凯等人逮去。查知凯受尽种种酷刑,最后被押解到诸佛庵大桥头惨遭砍头。近亲不敢去收尸,只好委托同村的刘定坤出面善后。当时,查茂德和母亲就在旁边,却不能上前相认。母亲忍不住哭了起来,11岁的查茂德强忍悲痛,悄悄拽拽母亲的衣襟,让她不要哭,以免被敌人发现斩草除根。

查知凯牺牲后,查家生活没有着落,母亲领着儿女们以乞讨为生到了县城。但是,查茂德心中的革命火焰并没有熄灭,反而越烧越旺。1931年的一天,查茂德上山砍了许多柴,用斧头劈好码放在家门前。他对母亲说:“如果我最近不在家,你不要担心,也不要找我……”母亲听了这话,当时没在意,毕竟他只有12岁。过了几天,查茂德打着赤膊,挑着一担柴去卖,一去未回。母亲不敢声张,悄悄去找,没有找到,心中便有了数,对外只说“孩子走丢了”。后经多方打听,知道儿子果然是跟着红军走了。这一走便是永别。

汽车穿行于苍茫雨幕,雨声铺天盖地。

车过诸佛庵镇街道、西石门村,穿过石家河,往瓦背冲村民组驶去。查茂德的故居就在这里。没想到,滔滔洪水拦住了去路。这条河平时水不大,有木桥可以通行,现在,木桥不见了踪影。

对岸的查家旧址背靠一座高山,眼前这条L形的河将其围在山脚。透过树丛,隐约可见不远处的查知凯墓。

闻声走过来一个中年汉子,隔河打着手势,比画着说河水太猛,深及脖颈,无法过河。我们便去不远处的村部,坐等雨停水退。

查茂德成为一名红小鬼,随军转战于鄂豫皖苏区,担任过皖西北保卫局通讯员、班长、排长、连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一科参谋。长征到达陕北不久,他随军东渡黄河,奔赴抗日战场最前线,任冀南军区司令部二科科长。

1940年,查茂德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其后,奉命收编河北魏县的一支土匪武装。查茂德单人匹马前往匪巢,土匪头子郭清见了查茂德就紧张地问:“你带了多少人马?”查茂德哈哈大笑,向对方大跨几步,真诚地说道:“到老兄这里来,带什么人马!”

郭清完全被查茂德的凛然正气震住,认为共产党对自己特别信任,连连拍着查茂德的肩膀,赞他是一个“好英雄”,顺利被收编。

在同日寇的浴血奋战中,查茂德屡立战功,晋升为冀鲁豫独立旅副旅长。

1947年3月,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发起豫北战役。查茂德因伤病正在休养,得知部队要挺进大别山,激动万分。自从离家出走,十几年过去,他从没回过家,也不知道母亲和年幼的弟妹的情况。他渴望能够亲自参加解放家乡的战斗,于是不顾伤痛,毅然请战。3月28日,查茂德率部攻打安阳县崔家桥,以扫除进攻安阳城的障碍。

向崔家桥进攻的前一天夜里,查茂德给爱人张喜如写了一封家信。

喜如妹:

我俩要短期之分开了。这是我们的敌人给我们的分开之痛苦,只有消灭了我们的敌人,才能消除这个痛苦。

我的病暂时也没有什么要谨(紧),因病得的很长,一时亦难除根。我很高兴在党和上级爱护之下给我这五个月的时间休养很不错。我这此(次)决心到前方要与我们当前的敌人搏斗,拿出最大决心和牺牲精神与人民立功。我第二个高兴是你很好,特别是对我尽到一切的关心和爱护。同时我有两个很天真活泼的小孩,又有男又有女,你想这一切都使我很满足,永远是我高兴的地方。

战斗是比不得唱戏,不是开玩笑,是有牺牲的精神才能打垮和消灭敌人。趟(倘)我这次到前方或负伤牺牲都不要难过,谨记我如下之言:

无产阶级的革命一定会成功的,只是时间之长短,但也不是很长的。家人一定要翻身。要求民主与独立,这是全世界劳苦大众都走革命这条道路,苏联革命成功是我们的好榜样。

就是我牺牲了也是很光荣的,是为革命而牺牲,是有价值。在任何情况下我是不屈不挠,坚决□□□部队与敌人战斗到底。一直把敌人消灭尽尽为止。望你好好保重身体,多吃饭,不生病,我就死前方放心。同时希你好好抚养丰丰小儿、小女雪雪,长大完成我未完之事。一直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到共产主义社会。谨记谨记。

我生于一九一九年十月(即民国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家居安徽省霍山县石家河保瓦嘴□。

茂 德

一九四七·四·二·□于魏□

临别之写

这封信写在随手撕下来的5小张笔记本的纸页上,镇静、乐观,又有几分悲壮,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在最艰苦的战斗阶段,查茂德指挥突击队三次越过围寨河,攀登云梯进入崔家桥,都被寨内的敌人反击回来,伤亡惨重。他不顾危险,到前沿阵地亲自指挥突击队一连摧毁了敌人5个据点。4月14日,他手持望远镜观察敌人的阵地安阳城头,准备选择新的突破口,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8岁。

新中国成立后,查茂德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在河北邯郸建成后,查茂德的遗骸迁葬于烈士陵园,他使用过的望远镜陈列在其遗像下。他写的这封家书陈列于河北涉县八路军129师师部旧址陈列馆内,1979年被收录于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革命烈士书信选》。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建成后,查茂德的事迹在纪念馆内展出,其英名被铭刻在纪念园内的英烈墙上,也将永远铭刻在其家乡——霍山人民的心中。

查茂德在信中提到的“两个很天真活泼的小孩”丰丰、雪雪,当时一个3岁,一个才3个月。查丰长大后参军,在东海舰队某部担任参谋长一职,后来转业去了深圳。查雪后来在天津邮政总局工作。

查丰、查雪的健康成长,还有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查茂德、赵海枫、甘思和三人是关系很好的战友,曾经约定不管谁牺牲了,活着的都要照顾好其家属和孩子。

1947年4月安阳战役,原129师9旅26团副团长、冀鲁豫军区4旅旅长赵海枫受伤,查茂德从前线回到医院,带着两罐豆腐乳去看望他。在医院,两人又说起了约定之事。令人伤感的是,赵海枫因救治无效在医院牺牲,查茂德不久也牺牲在前线。1955年,甘思和被授予少将军衔。

甘思和将军践行承诺,将查茂德的孩子接到家中抚养。查丰对甘思和将军充满了感激之情,说甘将军把他当作亲儿子一样看待,有好吃的,尽他先吃,家里有了水果,不是甘家的孩子先吃,是让查丰先挑。

查茂德、赵海枫的墓地都在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比肩相邻。20世纪50年代初期,张喜如领着孩子给查茂德扫墓,看到有人给赵海枫扫墓,才知道是赵海枫的妻子和孩子,他们的生活遇到了困难。张喜如回到北京,向时任华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甘思和做了汇报,甘思和通过军区解决了孩子的上学问题和烈士遗属的生活问题。

1954年,张喜如给婆婆,即查茂德的母亲写了一封信,寄了一张自己的照片。信是用黄表纸写的,说:“母亲大人……茂德十几年在外南征北战,没有尽到孝……”张喜如将国家发的抚恤金全部寄给了婆婆。她想到大别山看看婆婆,终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而未能成行……

今年,查雪给查芳林寄了一张查茂德与妻子的合影。照片上,从不戴眼镜的查茂德却戴着一副眼镜。这是因为1946年,在对敌作战中,查茂德的左眼被打瞎,后来在邢台一家德国人的诊所装了假眼。

临近晌午,雨渐渐变小,但是河水仍然汹涌澎湃。我们只能原路返回。

那天,夜宿诸佛庵画家村,耳边响彻着轰轰隆隆的洪水声,脑海中电影般流过百年来各个时段的经典画面。历史,不就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吗?我听见了令人震撼的河流的回声。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