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思想战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郭建宁

内容提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提出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描绘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如何实现全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创新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支撑。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是胸怀两个大局、办好自己的事,育先机、开新局的关键所在。

创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禀赋和改革开放的显著特征

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富有改革精神的民族,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民族。翻开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册,创新成为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关键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创新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在中国古代,从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到机械、数学、艺术,特别是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各个领域的创造创新灿若星河,令人惊叹,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发出“向科技进军”的号召。1978年3月,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北斗、天宫、天眼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更是举世瞩目。随着科技供给能力的有效增强,社会创新潜力得到更好释放,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必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作出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创新对于改革开放的极端重要性。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40多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都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重大成就,从中华民族的历史维度看,意味着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从社会主义的发展来看,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从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来看,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伟大奇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所取得的。正是坚持改革创新、革故鼎新、守正创新,我们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创新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动力源”

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占有核心地位,对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尤为重要和关键。

创新凸显新发展理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创新居于首要位置。坚持创新发展,是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得出的科学结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把握了发展的主动权。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新引领新发展阶段。“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进入新阶段,开启新征程,必须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主要解决的是增强发展动力和转变发展模式的问题。而无论是增强发展动力,占领发展的制高点,还是从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变为新发展模式,最核心的内容最主要的标志就是创新驱动。

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与高速增长阶段有本质的不同,这就是从追求速度转变为追求质量,从规模扩张转化为结构优化,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习总书记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进科技创新,核心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从根本上解决“卡脖子”的问题。

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统筹两个大局、做好自己的事的战略应对和化危为机、主动求变的重大举措。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为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们必须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当然,国内大循环不是自我封闭的,恰恰相反,是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尤为重要的是创新引领的,产业链、供应链说到底都离不开创新链,只有创新,才能占得先机、取得优势、赢得未来,才能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要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瞄准科技前沿,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牢牢把握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新时代新挑战新征程,必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强调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两弹一星”元勋,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集中体现了老一代科学家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家国情怀。以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等为代表的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潜心研究,攻坚克难,报效祖国,集中体现了新时代科学家的责任担当。从“两弹一星”到北斗、“蛟龙”,从杂交水稻到载人航天,中国科技工作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因此,无论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立足自主创新,建设科技强国,还是打破核心技术瓶颈,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科技工作者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作者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