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思想战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为什么说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战略抉择


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此,应该如何理解?

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排长 郑博文

答: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以国内循环为主体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发展模式,对我国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些年,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有的国家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国际循环明显弱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我国有14亿人口,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增长空间。随着我国经济体量持续增大,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在逐步下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快速提升,国内大循环的动能明显增强。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66.2%下降到2019年的31.8%,外贸依存度不断降低。因而将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深挖内需、发展腹地经济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是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内循环”“外循环”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对立选项。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为了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只有国内国际相互融合,才能优化生产要素的跨国配置和扩大优质商品服务的进口,满足国内的生产和消费需求,使国内大循环更加通畅、分量更重。同时也要看到,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循环,能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满足国内需求,又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因此,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同时,还必须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理性选择。

形成双循环的良性互动需要培育未来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首先要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从生产、分配到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的堵点。要以科技护航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强化关键领域、关键技术、关键产品的保障能力,为实现双循环良性互动提供强力支撑。要优化消费环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收入分配结构,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消费升级。此外,我国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对外投资的规模将持续扩大,我们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历程,为我国发展模式加速转变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同时,经济复苏势头总体向好,充分表明我们具有实现以国内经济为主体进行供求自我循环的基础。因此,新发展格局绝非空中楼阁,而是在过去长期实践基础上,在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政策调整基础上的再定位、再提升、再完善。新发展格局不是因为疫情所作出的适应性改变,而是我们党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主动作为。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 苏 阳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