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某野外驻训地,气温骤降,第80集团军某旅营战术考核如火如荼进行中。
“连指挥所被炸,指导员‘阵亡’!”清晨,防化营按照计划向预定地域实施机动。到达后,该营四连指挥所刚开设好就被“敌”炸掉,指挥所内所有人员“阵亡”。
仗刚开打就损兵折将,四连的遭遇并非意外。
此次营战术考核,该旅通过模拟实战环境、实地临机导调、组织实兵对抗,全方位检验官兵的遂行任务能力。考核中,官兵要面对的不仅有来自地面的威胁,还有来自空中的威胁。
当防化营机动到达预定地域后,一个黑影也随之升空,车辆伪装得好不好、人员隐蔽及时不及时等情况,全处在“敌”无人机的监控之下。
其实,四连开设指挥所时,已按照防侦察要求,使用制式伪装网进行了遮障处理。但因开设位置附近缺少可利用的自然植被和地形,“敌”无人机在低空侦察中,发现一处较为突兀的“小山包”,从而确定了打击目标。
四连指挥所全员“阵亡”,但该营的人员损失还没结束。三连接到空中侦察报告后,组织官兵迅速隐蔽。放眼望去难见一人,却没逃过“敌”无人机的“眼睛”:有的官兵在发现空中侦察后,立即就地卧倒,未利用地形地物进行自然伪装;有的战士虽选择了具有隐蔽物的地点,但周围环境与作训服颜色差异较大……
接连因为伪装失败造成人员“伤亡”,营长梁力力眉头紧皱。他意识到,虽然平时组织官兵使用制式器材进行了伪装训练,还专门对伪装方法作了规范,但从未对实际伪装效果进行检验。此次考核,这一短板暴露无遗。
考核结束,防化营党委组织复盘检讨。在分析完三连、四连失利的原因后,梁力力提出了两个问题:“我们进行伪装的目的是什么?防侦察到底在防什么?”
问题一抛出,在场的营连主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现在的侦察手段一直在更新换代,如果我们使用的隐蔽伪装方法一成不变,面对高技术侦察手段,我们该如何应对是必须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制式伪装器材固然功能性很强,配发的伪装网也具有防光学、红外和雷达的效果,但伪装网不是万能网。”
“可见光、微光、红外、雷达等侦察手段齐上阵,侦察范围已扩大到陆海空天电网等多维空间,我们要防的是多维立体的侦察,这是我们之前没有考虑到的。”
……
营战术考核告一段落,但它带给防化营官兵的思想冲击还在继续,改变也由此生发。据悉,该营正在对今后防侦察训练的开展、隐蔽伪装效果的检验等进行研究论证,并制订针对性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