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海强渡、敌前登陆、背水攻坚……登陆作战的实施条件非常严酷,作战的高强度、高损耗和高风险让其有着“最惨烈的作战样式”之称。不过,这种情形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两栖装甲车的不断发展。当前世界各国军队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作为两栖装甲车,到底是轮式的好,还是履带式的好?
一些国家逐渐钟情于两栖轮式装甲车,有其一定的理由。两栖轮式装甲车在陆地上有着两栖履带式装甲车难以匹敌的机动能力,目前国际上的两栖轮式装甲车普遍采用8×8式底盘,在陆地上行驶最大速度可达100千米/小时,行驶距离超过500千米。换言之,它能在不被击毁的情况下为步兵提供至少5小时的运输载力,大大降低了登陆部队向纵深进攻的体能消耗,也使高速穿插、迂回包围等战术更易于达成。
但是,在海中“泛舟”,则是两栖轮式装甲车的“老大难”问题,虽然装备有挡浪板和螺旋桨推进器,但8千米/小时的水上速度使其使用者依旧“很是挠头”,这种相对低速的行驶易使其成为对手火力打击的靶子。在近岸浅滩地区,对手防御部队提前设置的水下障碍和工事,也可能破坏两栖轮式装甲车的轮胎与悬挂装置,削弱两栖轮式装甲车上岸后的机动能力,甚至可能使车辆搁浅,迫使车载步兵提前下车投入战斗。
同时,轮式底盘能提供的机械稳定性和安全性相对较弱,所以在舱门开口选择上要更加慎重,尤其是车载火炮带来的后坐力,使得强渡过程更加凶险。目前西方主流两栖轮式装甲车普遍装备25毫米口径机关炮或30毫米口径机关炮,而很少装备105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就是受到上述条件制约的结果。
一些军事强国大力发展两栖轮式装甲车,通常有一定背景——这些国家一般都具有足以保证两栖轮式装甲车完成泛水登陆行动的能力,如拥有制海权、制空权以及登陆区域的其他作战优势。这样,两栖轮式装甲车在强渡这个环节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以更高完好率投身登陆后的作战,也才能充分发挥“脚穿轻便跑鞋”的优势,把火力及时送达需要的地方,从而提高作战效能。
与两栖轮式装甲车在水中的速度相比,两栖履带式装甲车的速度更快。在水中,两栖履带式装甲车的航行速度可达25-30千米/小时,同时兼具较好的抗风浪性。
这就意味着两栖履带式装甲车能在距岸较远的海域下水,使登陆舰处于相对安全的环境中。相对较高的航速也能减少敌炮火对泛水编队的威胁,减少敌海岸防御部队的反应时间。
履带的力学性能优越,不易受到破坏,同时可轻易跨过大多数障碍物。就搭载武器而言,它可装配105毫米口径的火炮,攻击威力更大。
突击登陆成功后,两栖履带式装甲车能够凭借其越野能力,配合主战坦克向敌纵深继续发起进攻。但它也有短板,一到岸上就无法与两栖轮式装甲车风驰电掣的机动能力相比。
两栖装甲车哪家强,轮式还是履带式?还是这句话——离开作战系统去谈装备的强弱,意义不大。单纯从作战性能上讲,两者互有短长。如果非要分出高下,那么显然,能立足实际避其所短、用其所长的一方,其两栖装甲车有更大概率彰显出“强者”的一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