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走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湖北省汉川市人武部干事陶成龙是为了寻找一个答案:“在那个‘最寒冷的冬天’,在陌生的异国战场,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志愿军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从哪里来?”
这是“鏖战长津湖”复原场景:零下30多摄氏度的寒冬里,身着薄棉衣、脚穿胶鞋的志愿军战士岿然不动——他们被冻成了冰雕。
这个实景与其他1900余件文物及展品、540张照片等,一同亮相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
“电话员同志:保证电话畅通,争取在战斗中立功!”“通信同志:保证文件口信迅速送到,争取立功!”“爆破手同志:爆破一辆坦克立一大功,二辆坦克二大功,连续三辆立特功!”……在展厅一角,陶成龙在志愿军第50军149师447团印发的传单前站立许久。
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在朝鲜战场,志愿军创造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官兵克服困难、战胜强敌的顽强斗志,涌现出近6000个功臣集体和30多万名英雄功臣。
在一次机动防御战斗中,447团官兵与美军第25师两个团激战11个昼夜,打退敌人轮番进攻,毙伤俘敌1400余人,被授予“白云山团”锦旗。如今,这面英雄旗帜陈列在展馆里。
第82集团军某旅1营火力连也有这样一面光荣的旗帜,该连前身是志愿军第66军196师586团1营机炮连。该连在第二次战役中创造出一个连队击退韩军“王牌部队”一个团的卓越战绩,被授予“铁血山英雄连”称号,集体立大功。
行至思想政治工作展厅,游客透过玻璃橱窗可以看到10封志愿军战士决心书。记者走近细看,泛黄的决心书上字字铿锵——“我只要有一口气都不让敌人一寸土,坚决守着阵地”“我有决心、信心,敢叫敌人只能活着来,不能活着去”……
“在战场上有过怕死的想法吗?”采访中,记者遇到了抗美援朝老兵郭进才。“我们没有一个人是怕死的!伤亡随时都可能发生,但大家不会因此而害怕,反而人人都杀红了眼,战斗决心更加坚定。”坐在轮椅上的郭老话语铿锵有力。
走出军事博物馆,陶成龙的步履坚定而从容。他说:“习主席讲,‘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一旦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被点燃,便会势如破竹,势不可挡。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本报北京11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