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徐徐,大别山麓,漫山红遍,层林尽染。
湖北红安烈士陵园内,明媚的阳光暖暖洒向纪念碑一侧,和煦的微风轻轻掠过军旗一角。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我宣誓……”当2020级新学员徐树杉举起右拳,铿锵有力地立下誓言时,禁不住眼圈湿润,双眼泛红。来红安之前,他不止一次想象自己宣誓入伍时的情景。当这一刻真正来临时,他没想到自己竟会如此激动。
这个来自北京、从小坐在父亲肩头去天安门看升国旗的小伙子,在这一刻意识到,被授予学员军衔,意味着成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共和国军人:“寒假再去天安门看升旗,我一定要面向国旗敬一个标准的军礼!”
授衔,正式拉开了海军工程大学新学员为期11天、行程210公里的红安军政综合素质训练序幕。徐树杉只是千余名新学员中的一员,他们如同刚刚被植下的树苗,又如同刚刚启航的小舟,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他们的身后,是殷殷红土地;他们的前方,是滔滔蓝海洋。
走一路悟一路——
在“艰难一日”里品咂军人的苦与甘
深秋,给这片红土地的山林也染上了红色。一片红色中,飘来了一串串蓝色迷彩的身影。
穿行在山间小道,学校、大队和各中队的红旗迎风飘扬,千余名学员的队伍士气高昂。吸一口新鲜空气,学员季轶满心愉悦,感觉“这可比在学校枯燥的队列训练强多了”。
几个小时后,却是另一番景象——
双腿开始发酸、脚步变得沉重,季轶体力不支,跟着前面的队伍,一步一步往前挪。爬到半山腰,他实在走不动了,想坐到收容车上去。
“长征路那么哟嘿!爬山坡那么呵嘿!海工的学子西里啰唆嘿!不畏难那么呵嘿!”这时,队伍中远远传来了号子声,熟悉的旋律让季轶不由自主也跟着唱了起来。唱着唱着,他似乎渐渐体会到了当年红军将士长征时苦中作乐的风骨,脚步感觉没有那么沉重了,抖擞精神和战友们继续向前。
30公里终于坚持了下来。这是季轶出生18年来走过最漫长的路。
第一天,30公里;第二天,50公里;第三天,29公里……此行,行军路线崎岖蜿蜒,道阻且长。对于这群从小在“蜜罐”里长大的“00后”学员来说,每天都是“艰难一日”,每个人都在寻找坚持下去的动力,隐藏在身体里的潜力和意志被彻底激发出来。
“上山勇猛如飞龙,军旗高举指苍穹。手握钢枪走在前,披荆斩棘当先锋。”这是王思力写给“尖刀班”战友的诗。看到“尖刀班”为大部队清除突出的树枝、扎人的刺球,在有危险的地方做下标识,他决心向“尖刀班”看齐:“他们走得比我们急、任务比我们重,他们都能完成任务,我们为什么不能?”
落到后面的严迪,加快脚步追赶队伍。前方传来的快板声让他精神一振。看到快板队的同学们整齐站在道路一旁打着快板,念着激昂的快板词,个个精神饱满、声音高亢。“这些战友边走边唱、行军时缓时急都没有掉队,我凭什么要落在后面?”想到这里,严迪咬咬牙,加速前进、再前进,终于看到了中队的红旗!
最让钱启俊感到温暖的,是行军途中那浓浓的战友情。行至中途,他疲惫不堪,行走越来越困难。“枪,我帮你背”“挎包,我帮你拿”“小心前面的路,我扶你”……战友们的这些话语,像一盏盏灯,给了他希望,让他有了前进的动力。他知道,每一个人都一样,都很累,脚上都磨出了血泡。为别人分担,就意味着自己要负重更多。一路行军,一路感动,钱启俊最终坚持了下来。到了后半程,他还主动帮扶其他战友……
“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广播车上嘹亮的口号声鼓舞着学员的士气,也从某种意义上传递着今日拉练对革命先辈的崇拜与致敬。在鲜红的旗帜指引下,“00后”军人的士气和豪气,在这行军路上得以滋养。
走一路学一路——
“呼吸着英雄的气息”
青砖灰瓦,斑驳旧墙,一座简陋的山村老屋门前,横匾上赫然写着“秦基伟故居”。身着海洋迷彩的余周楠和战友们拉练至此,停了下来,听教员谢春娅讲“从红小鬼到‘千岁军’司令”的故事——
“秦基伟15岁就矢志要走‘革命路’,凭着‘革命到底,死了算’的顽强意志,在负伤的情况下坚决不掉队,顺利完成了长征,并成长为我军著名战将。三过草地、西渡黄河、挺进太行、纵横敌后,屡建奇功。上甘岭上威震敌胆,打得傲慢的侵略者在谈判桌前低下头来,加速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进程。”
罗曼·罗兰说:“打开窗子,呼吸一下英雄的气息。”听了革命前辈众志成城、抗击侵略的战斗故事,余周楠仿佛回到了烽火硝烟的岁月,陷入沉思。尽管从小成长在军人家庭里,以为对部队有所了解,但在传奇的将军故里,才发现自己的理解很肤浅。
140000,镌刻在红安革命烈士纪念墙上的数字,连同22552位烈士的姓名,让赵玮琛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想起最近上了热搜的另一串数字:197653,每一个数字后面都是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烈士。他仿佛看到这些革命英烈穿越历史、穿越硝烟而来,注视着他和身旁这些穿着新军装、刚刚挂上“一道杠”的战友们。
这个从河北邯郸来的小伙子再一次修订了考军校的初衷和理想:当初,他以高出河北一本线119分的成绩考到这里,仅仅是为了圆父亲的一个心愿。入校后,听说所学的雷达专业毕业后大多分配在高山海岛,他曾犹豫惆怅。而现在,他最想去的就是基层一线,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要像革命先烈一样,为国家、为军队、为人民做贡献。
像秦基伟故居、红安革命烈士纪念墙这样的现地教学点共有8个,拉练线路沿着8个现地教学点设置,教员们也精心准备了8堂课。
而红安丰富的教育资源远不止8处。在公路两侧,一处处革命“遗址”或“故居”的指示牌醒目而密集;在山村的田间地头,革命前辈的姓名、照片、生平事迹被镌刻在石碑上……学员走一路、“学”一路,在这种“沉浸式”教育中,他们身临其境,融入其中,运用所有的感官感受革命教育的意义,在潜移默化中汲取红色营养,传承红色基因。
让学员们感动的,还有将军故里的父老乡亲。每次队伍路过村庄,队伍两边都驻足的当地老乡们。他们中有走过战争年代的耄耋老人,有默默向着军旗敬礼的退伍老兵,还有一路跟随、微笑着的孩童,他们注视的目光里充满了深情与期望。
到红安七里坪镇第二天晚上的夜间行军,钱佳宝和战友们手持手电筒,借着微弱的月光和灯光前进。没承想,路过一个村庄时,突然,家家户户门前的灯都亮了,看到那一盏盏亮着的灯,钱佳宝心底蓦然涌起一股暖意。
“在这里,到处都是先辈们不怕牺牲、奋勇前进的身影;在这里,到处都是军民鱼水密不可分的浓浓情谊……老乡们请放心,我们一定会把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担负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当晚,钱佳宝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感悟。
走一路练一路——
通向战场的路始于足下
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夜幕降临,张川正在帐篷里叠新发的冬训大衣。新大衣叠起来比较费劲,他仔细整理好每一个细节,和被子工工整整放在一起。
“小时候在家里松散惯了,基本上没有内务的概念。”张川初入军校时,没有找到天之骄子的骄傲,迎面遇到的是生活中的各种不适应:早上6点钟起床、1分钟要穿好衣服下楼列队完毕、被子要叠成“豆腐块”,甚至连牙刷的摆放朝向都要统一……
时间观念、纪律意识,让这位四川籍学霸感到越来越多的不自在,感到迷茫:怎么处处都要被管?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军旅生活吗?
直到赴红安拉练前的一次紧急集合,因为迟到了1分钟,从而影响了整个队伍的行动,张川心里很不是滋味:身处同一片蓝天下,同着一身迷彩海洋蓝,接受同样的训练,为什么战友们都做得好,而自己总是“差那么点意思”?
张川开始调整自己,走路时抬头挺胸、手臂不由自主地擦裤缝线;软软塌塌的被子变得有棱有角,说话做事也变得干脆利落……终于有一天,他的名字被写在内务和队列标兵的名单上。最令他不可思议的是,原来有点驼背的毛病竟然消失了。“我忽然明白,这就是军人养成的意义所在吧!”
回想遭遇马蜂袭击的一幕,万俊豪仍心有余悸。山路狭窄,危机四伏。行至大山深处,前方传来有学员被马蜂袭击的消息。正在大家不知所措时,教官冷静地命令离马蜂较近的学员原地卧倒、保持不动,远处的学员穿上雨衣,原地待命。等马蜂散开后,由曾在海岛担任过卫生员的部队生申泽豪,与医护人员一起对被蜇的学员进行及时护理,并护送受伤的学员有序撤离。经历了这场虚惊,万俊豪感慨地说:“这也算是一次小小的‘练兵’吧。只有令行禁止、步调一致,培养严守纪律的优良作风,才能克敌制胜。”
做到整齐划一、令行禁止,对于追求个性的“00后”学员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是否合乎军人规范标准,是否符合纪律要求,这些貌似点滴小事,却关乎作风养成,甚至战争成败。11天的拉练,让学员们在拔节成长中逐渐明白这个道理。
“嘟嘟……”紧急集合哨音突然响起,穿透山村宁静的夜空。刚刚还在准备洗漱的学员,顿时神经紧绷,快速整理着装,携带好装具奔向集合地域。
这是军营再平常不过的风景,却是这些新学员军旅生涯中必经的转折。经过了思想、心理、体能等诸多无形关口,他们将踌躇满志地开启新的航程。
图①:拉练中进行攀绳网演练。
图②:穿行在将军故里。
图③:快板队在拉练间隙即兴表演。
图④:庄重的授衔时刻。陈晓军、杜树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