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有着奇怪的差异,东岸羚羊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羚羊快许多。动物学家研究发现,东岸羚羊之所以更强健,是因为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可怕的对手逼着它们奔跑更快。
在军事领域,“东岸羚羊”的哲理同样适用。就训练而言,正如一位军事专家所指出:“一支军队最可怕的不是没有对手,而是没有‘可怕的对手’。”
和平时期,实战化军事训练是锤炼部队打仗能力的根本途径。实战化的训练既需要接近实战的环境,也需要接近实战的对手。“敌人只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我们常讲,要紧贴实战练兵。贴近实战练兵,实际上就是紧盯对手练兵;打什么仗的问题,说到底是同什么对手打仗的问题。如果平时对抗习惯把对手设弱了,一旦在实战中遇到劲敌,恐怕就不知如何应对。再说,常常是胜方,就容易忽视日常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实战中就可能出现不知道败在哪里的情况。平时把对手设强,把对抗当真,将一般性的“带着敌情练兵”转变为“与作战对手打仗”,即使对抗失败也能回头找原因、查问题,掌握克敌制胜的方法。
锋利的刀刃,靠坚硬的石头磨砺;过硬的素质,靠强大的对手锻造。对手越可怕,对抗越逼真,越能练出真本领。有资料显示,牺牲于空战的飞行员,大多在头10次空中格斗中被击落。1966年,以色列空军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模拟蓝军部队——“外国空军模拟大队”,利用模拟对抗帮助飞行员增长经验,成功避过“头10次”。在此后与伊拉克的空战中,以色列空军以1∶20的击落率重创对方,蓝军威名从此震惊世界。美军也曾专门派遣类似蓝军的相关部队前往伊拉克、阿富汗等真实战场,提升其作为“磨刀石”的锐度、韧性和陌生感。
如今,世界各军事强国都建有自己的蓝军部队,虽然文化不同、军情各异,但大都习惯以狼作为标志,为何?恐怕与狼的习性不无关系。狼在出击前向来不动声色,盯上目标后则如影随形,哪怕忍饥挨冻,从不轻言放弃。独狼已很凶狠,群狼更为可畏。有了这样的可怕对手,不愁吃不到苦头,长不了本领。然而,揆诸现实,个别部队综合演练的对手却都是“老熟人”:要么是自己人,要么是老对手,要么是陪练手。这样的对抗,大多是红胜蓝败。训练结果看似喜人,实则无益于战斗力提升。
实践证明,只有旗鼓相当的对手,才能有效激发一支部队的进取精神和练兵动力。没有与高强对手的对抗磨炼,没有几次惨败教训,即使战术原则背得再熟,指挥程序走得再溜,网上模拟搞得再多,也是靠不住的。
“真正的练兵场是在敌人面前。”被毛主席誉为“最会打仗”的粟裕大将,其“尽打神仙仗”的一条秘籍就是,研究透对手,搞好针对性训练。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安全威胁更加复杂多变,作战对手具有多元特征,信息化战场瞬息万变,潜在对手同样也在不断变化。只有在与高手、强手对抗中,找到对手持什么样的“盾”,才会倒逼自己打造能有效出击的“矛”。把这些基本道理体现在练兵备战中,就会主动寻找“可怕的对手”,积极设危局、难局,在近似实战、高于实战的训练中磨砺打赢硬功。
(作者单位:32238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