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

——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提高备战打仗能力⑥


■江秀礼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主席深刻阐释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指引我们重温胜利历史,追溯胜利根源,汲取众志成城、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

万众一心、勠力同心是广大民众所焕发出来和凝聚起来的一种气势和力量。古往今来,民气盛,则凝心聚力、同舟共济;民气旺,则国运昌、国力强,反之则一盘散沙,民弱国衰,分崩离析。汉代晁错《言兵事疏》中说:“窃闻战胜之威,民气百倍;败兵之卒,没世不复。”《管子》一书也说:“是故民气,杲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渊,淖乎如在于海,卒乎如在于己。”这都充分说明了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力量和作用。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在保家卫国的关键时刻,这种由五千年绵延不绝之中华文明涵养发育的伟大民族精神,如雷、如电、如火山般勃然迸发,化作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强大力量。这样的民族团结,是强国之本;这样的民族精神,是大国之魂。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党中央统揽全局,实施有力的战争动员和正确的战争指导,采取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运动,全国各族人民在爱国主义旗帜感召下,举国同心支撑起这场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伟大抗争,社会动员之广泛、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让世界见证了蕴含在中国人民之中的磅礴力量,让世界知道了“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爱国主义成为他们英勇作战,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强大精神动力,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成为全体志愿军将士的行动准则。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他们远离自己的国土家乡,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承担战争钢铁的压力,谱写了一首首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祖国在我们的身后,人民在我们的身边。”对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深沉的爱,是志愿军官兵的精神支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模范人物和功臣,立集体三等功以上的单位近6000个。他们是祖国的英雄儿女,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在志愿军出国作战的同时,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伟大爱国群众运动,人民群众表现出空前高涨的爱国热情。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的一份已经褪色的《香玉剧社半年来捐献演出工作总结》,记录了香玉剧社义演的全过程:从1951年8月起,剧社59名演职人员不辞辛苦,辗转6省市行程万里,演出180多场,观众达31.23万人。1952年2月,香玉剧社提前半年完成捐献飞机义演,捐款达旧币15多亿元。与此同时,全国广大青年踊跃参军,到处出现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感人情景;成千上万的民工、铁路员工、汽车司机、医务工作者奔赴朝鲜前线,担负各种战地勤务。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号召下,全国开展了爱国捐献、订立爱国公约和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在一年时间里,各界人民为志愿军购买武器捐献的资金就达5.56亿元,相当于购买3700架飞机的价款。

鉴往事,知来者。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再次证明,爱国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旗帜,万众一心、勠力同心是我们赢得这场胜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和平年代远离了烽火硝烟,但存亡考验仍然有;时代潮流消弭了剑拔弩张,但风险威胁依然在。面对风险和挑战,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回首走过的71年,从白手起家建设新中国,到实行伟大的改革开放,再到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从抵御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再到抗击非典、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中华民族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荆棘坎坷,靠的就是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在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就是要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以“同心同德一戎衣”的情怀共同奋斗,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伟大的人民共和国必将风雨无阻、高歌前行。

(作者单位:75222部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