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建设,蕴含“衣、食、住、用、行”,反映“战、训、育、管、建”,桩桩件件,既是战斗力生成的“发源地”,更是建设“三个过硬”基层的“晴雨表”。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基层建设会议上指出:这些年,强军兴军步伐很快,我军基层建设在使命任务要求、建设内涵、日常运行状态、部队组织形态、官兵成分结构、外部社会环境等方面正面临许多新情况新变化,要科学把握、积极适应,认真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时代气息扑面而来。“大数据”“云计算”“网智能”,以提升工作效能为出发点,成为各行各业精准化、高效化、便捷化的新标配;“5D剧场”“VR体验”“唱吧”“咖吧”等新潮的娱乐方式,成为大众的首选。不知不觉中,从工作方式到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在改变着原有的模样。
随着“千禧一代”步入军营,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他们,接受着时代新潮的熏染,拥有更多感知世界的方式,自然也会对军营、对未来抱有更多的愿望和更高的期许。满足这些愿望和期许并非“难于登天”,有的甚至是“举手之劳”。真正的障碍是陈旧的观念和思想偏见:年轻一代是不是太娇惯了?“有求必应”是否有利于他们成长?是否真的有益于基层?这么多年都是这么平平稳稳过来的,有没有必要去改变?
时代浪潮势不可挡,如何按照习主席强调的“要科学把握,积极适应,认真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课题。近年来,一些基层官兵之所以“吐槽”不断,甚至不安心、不愿留,很大程度上与观念滞后有关。有些基础设施配置低,不合时宜的做法多,官兵感受不到时代气息。
现实就摆在那: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把官兵从低效的繁琐事务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回归主责主业,利弊得失一目了然;当新潮的娱乐方式落户军营,内部活力强于外部拉力,谁还会舍近求远往外跑;把时尚的教育手段和模式引进课堂,战士们在自己喜欢的气氛中潜移默化,何愁教育效果不理想!
时代新潮,到底新在哪?潮在哪?新情况新变化,到底是啥情况?啥变化?这些问题搞不清楚,或者只在口头上喊喊,文件上写写,实不起来、落不下去,甚至与时代扭着劲,抓基层建设就等于盲人摸象,蛮打盲撞。
与时代共舞,同兵心相印。
从习主席讲话精神中找灵感、正思路;从基层官兵的诉求中看差距、找不足。
一支因循守旧的部队不可能成为纵横驰骋的劲旅。人民军队从小到大,以弱胜强,敢打必胜,让不少学者如此感叹:他们身上曾背着最落后的武器,脑袋里却装着最先进的思想。
新时代,面对改革强军的重任,我们特别需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忱和拼命精神,敢于给自己刮骨疗伤,敢于革自己的命。破思想禁锢之壁,除陈规陋习之疾,治等靠依赖之惰。各级领导干部要敢担当有作为,开先河闯新路,彻底摆脱制约发展的“老套路”,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第83集团军某旅“营连建设试点”,就是对“时代之问”的一次摸索和尝试,尽管有待充实和完善,但凭“敢试敢闯”这一点,就值得大力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