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科技前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拆除心中的“科研围墙”


■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  赵  杰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习主席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树高叶茂,系于根深。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精神是我国科学家精神之根。“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持续深入,弘扬协同精神变得越发重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气象学家竺可桢在《中国科学的新方向》一文中说:“我仍必须群策群力用集体的力量来解决眼前最迫切而最重大的问题。”这是我国早期的科技工作者主动与工业界加强协同创新的真情流露。上个世纪50年代,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因此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集智攻关、团结协作,成就了科学史上的佳话。

北斗全球组网、嫦娥四号探月、“慧眼”遨游太空、C919飞天、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正是有了各领域的专家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携手攻关,秉承跨团队、跨领域、跨学科的联合开放科研良好风气,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骄人成就。学科背景、研究领域不同的科技工作者精诚合作,激荡起精彩绝伦的“头脑风暴”,为科研从“山重水复疑无路”转入“柳暗花明又一村”提供了源头活水。

众所周知,神舟系列飞船顺利飞天并安全返回,遨游太空的英雄只有那几位,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幕后英雄。2017年,国产大飞机“三兄弟”运-20、C919、AG600蓝天聚首,殊不知这一成就来自国内100余家企事业单位、数以万计科研工作者10年的协力攻关,许多环节是下“笨功夫”的基础性工作。

再看看近些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往往是一个奖项同时奖给几个人。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来自2个国家的3位科学家,物理学奖授予来自3个国家的3位科学家。这充分说明,现代科研工作往往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取得卓越成就。

古人往往把能否取得战争胜利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3个要素,其中“人和”就是内部团结、互相协作。团结才会有凝聚力,团结才会出战斗力。实践表明,如果科技人员没有全局观念,相互之间缺乏协作精神,各自为战,甚至相互掣肘,就必然影响项目攻关正常推进。

团结协作既是科研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科研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2018年,我国首次出台《科学数据管理办法》,旨在大力推进科学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改变有价值的数据资源难以让科技界同行共享的局面,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此举一出,得到科技界广泛好评。以国防工程科研设计为例,无论是基础性研究还是具体项目,都是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系统性工作,单依靠一个人或几个人,往往很难取得突破性成就。

“单打独斗”式的科研,既难以适应时代要求,也不利于科技人员自身成长。现代军事科研多学科专业交叉群集、多领域技术融合集成特征日益凸显,更加呼唤科研人员要多一些合作共享意识,形成科研合力。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在向着军事科技制高点冲锋的路上,只有切实拆除人们心中的“科研围墙”,让不同领域互补成为常态,让携手攻关成为风尚,才能呈现阔步共进的生动局面,奏响军事科研协同创新、持续创新的时代强音。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