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强调指出,在新的起点上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
今天的军事斗争准备,服务明天的战争。当前,一些部队的军事斗争准备工作深不下去,深层次原因还是对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缺乏深刻认知。如果未来“与谁打、在哪打仗、打什么仗”摸不准、搞不清、研不透,军事斗争准备就没有“施工图”。唯有把未来信息化战场作为标定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把战场需求作为准备的原动力,才能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各项工作走深走实,推动部队战斗力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战场是牵引军事斗争准备的风向标。导向聚焦哪里、指向哪里,资源就会投向哪里,力量就会用到哪里,成果就会出在哪里。
要强化战斗队思想,各项工作和建设、各方面力量和资源都要聚焦军事斗争准备、服务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军事斗争准备的针对性实效性,既要注重应对当前紧迫威胁,也要注重瞄准未来战争下好先手棋,以争取中长期军事斗争准备的主动权。要优先满足军事斗争准备急需,将建设资源投向投量向突出问题、关键环节、短板弱项聚焦,进而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
军事训练是最直接的军事斗争准备。进入“新体制时间”后,不少单位经历了编制调整、装备更新、人员重组,而练兵模式创新却没能及时跟上。有的单位仍摆脱不了“一线平推、步步为营”的老套路和“短兵相接、以量取胜”的老招数;有的仍未破除“自成体系”的思维惯性,开展联合训练“形联神不联”,训练质效在低层次徘徊。
某种意义上,没有把“战”研透的“练”都值得怀疑。推进练兵模式的“二次创新”,建立与新体制相适应的练兵模式,既是做好现实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更是破解新时代练兵难题、推动实战化训练深化发展的有力抓手和重要途径。
在以战领训的练兵实践中,设计“训”的过程就是研究“战”的过程。要主动在军事训练领域来一场自我革命,深入研究新情况、破解新难题,加速推进新型军事训练体系建设,真正让军事训练成为和平时期部队最经常、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实践活动。
今天,像打仗一样训练;明天,像训练一样打仗。我们既要坚持按纲训练打基础、强素质,把每一个单兵都训合格、每一型装备都训到位、每一类作战要素都训扎实,更要按战训练成体系强能力,推进训练向体系对抗、联合对抗、自主对抗拓展,推动我军从“浅联”向“深联”、从“形联”到“神联”跨越,推动军事斗争准备工作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