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至今,除了出版多部长篇报告文学和小说集,结集出版散文,于我来说还是第一次。究其原因,主要是我散文写得少,偶尔写了并且也发表了,也没太当回事。那些不同时期写就的篇什,就像漫不经心遗落在路边的文字种子,我只是让它们自生自灭,若能生根发芽甚至开出悦目的花朵来,供路人驻足观赏,于写作者来说当然是幸事。
直到这本散文自选集《人生的级别》(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我才终于将过去这么多年遗落在人生旅途和岁月荒野上那些大大小小的种子或花朵收集起来,构成不知是否成为花束的花束。
散文写作是众多文学体裁中最自由、最随性的文体。散文从来就是作者内心最清晰的映像,是作者思想和情感最真实的结晶,是作者生命和人生旅途中最珍贵的记录。所谓文如其人,最直接最真实的印记,恐怕也非散文莫属。
在散文《人生的级别》中,我曾经真实而真切地记录下人生十字路口上我作出选择的心路历程——
平生第一次调动工作,同事、同学和亲朋好友出于关心和爱护,都纷纷带着关爱的口吻问:“你所要去的新单位是什么级别啊?”我知道,面对这样的询问,我得耗费一番口舌,才能给他们解释得清楚。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按照世俗的标准,我从原单位调到新的单位,自然应该是往高处走的:要么图级别高,要么图收入高。不然,就一定是傻帽,就一定令人匪夷所思了……
我所要去任职的单位,是一家文学杂志。如果按照世俗的标准,我真的是够傻帽、够落伍的了,因为这家文学杂志,尽管在文学界举足轻重、影响力仍在,品牌仍在,但却像其他许多的兄弟文学杂志一样,发行量不大,经济窘迫。但在我看来,文学杂志的窘迫,不等于文学的窘迫,更不等于文学生命力的丧失。君不见大红大紫的张艺谋,每部获奖并走红的作品几乎都离不开小说的支撑;君不见新时期以来,一些大型文学杂志发行量一直居高不下;君不见近年来的图书市场,文学图书每年都红红火火唱着主角;君不见贾平凹、梁晓声、余秋雨、池莉等一批明星作家的作品一直在读者中走俏,而张平从《法撼汾西》《天网》《十面埋伏》到《抉择》,每一部作品所掀起的轰动效应,又何曾不续写着新时期文学洛阳纸贵的神话,何曾不体现着文学那永不衰败的艺术魅力?
所以对于个人而言,重要的不在于你选择的领域怎么样,而在于你选择之后怎么做。
之所以选择看似清贫的文学杂志,缘于我对文学一直以来的兴趣,也缘于我对当今文学现状和文学读者市场的分析判断,更缘于对自身潜力的认知和对未来发展的打算。对于我所选择的这家文学杂志,我清楚地看到了它潜在的发展空间,更清楚地看到了我自身的用武之地。
在我看来,真正有意义的人生,不在于你单位的高收入和高级别,也不在于你轻而易举地拥有荣华富贵,更不在于不劳而获、心安理得地享受别人为你创造的优渥人生。最为重要的,在于你在生命过程中能身心愉快地劳动、付出与创造。
当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业,在一个相对宽阔的舞台上最大限度地施展着自己的才华,最大限度地挖掘着自身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并能时常感受到由此带来的愉悦与快乐的时候,你难道还会理会自身的级别和收入?你难道还会去理会什么贫贱富贵?
这样的人生,难道不就是最高级别的人生么?
《人生的级别》这本集子所收集的篇什,总计约25万字,分印记、沉思、瞭望、观潮、谈艺五个部分。无论是书名还是分类标题,一目了然,它记录着我自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三十余年来的人生履痕,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汇集着我三十多年来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凝聚着我对现实、社会、历史、人生、文学、艺术与人间世相的观察与思考,是我数十年来人生、思想与情感的珍贵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