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到来前夕,吴玉辉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七副碗筷》由中央党校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作品以真实而独特的表达,为抗战题材的文学创作增添了新的元素。
《七副碗筷》记叙了作者家庭中自奶奶开始流传下来的特殊祭奠方式;每年清明节除祭奠自己的祖宗先辈外,还要在自家窗台上摆放七副碗筷及各类供品,纪念当年被日本军机轰炸导致丧命的人们;在探究还原历史的过程中,展开了福建东山岛军民乃至闽南地区军民当年抵抗日军侵略、奋勇保卫家乡的动人故事。作品从“七副碗筷”这样一个很小的故事细节开始寻找求证,从一个极小的历史窗口进入,展开了一幅英勇悲壮的抗战历史图卷,结构十分巧妙。如此真实、细腻、动人的文学书写,是对历史的真实追踪和形象呈现,也是对中国抗战题材文学创作的有益丰富。
在东山岛壮烈的抵抗战斗中,曾经涌现出朱九、郑南阳、黄桂这样拒绝金钱收买、宁死不屈,坚决不给敌船引航,最后遭杀害的英雄;也有对赴前线战斗的丈夫说:“拿着枪好好打鬼子,你要是战死了,我为你守寡,把咱孩子抚养成人。下辈子还做你的女人”的妻子;既有以张润生为队长的“敢死队”,也有在日寇袭击中遭受杀戮、凌辱依然绝不屈服的普通百姓。这些英雄的付出和牺牲,使得东山岛得以坚守不陷,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特别的贡献。
作者吴玉辉的母亲,承袭了婆婆每逢清明节以七副碗筷祭奠逝者的行为,并在年老时亲自将此事托付给儿媳,在细节上表现出对逝者的尊重和悲悯的情怀,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表呈出人性的深度与温度。
《七副碗筷》记叙和表现的是东山岛上的抗战历史,相比于宏阔的抗战历史,这无疑是一个历史的小画幅。但是,这样的小画幅却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历史画卷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非常需要记录和书写。在表现人物的精神性格、心灵动机、情感世界等方面,《七副碗筷》也写得极富作家的个性和深情。
对于报告文学创作来说,坚持真实性的原则,既是作家的优势所在,也是对作家的实际考验。在这个意义上,吴玉辉实现了很好的平衡。开篇,作者便提出一个似乎是悬案的话题,然后开始寻找,经过层层剥茧式的叙述推进之后,作品最终真相大白、水到渠成,人物、故事都在寻找的过程中得到形象精彩的表现。独特的观察,使作者获得了洞悉历史真相的视角,而贴近真实历史和生活细节的精准叙述,也使得《七副碗筷》具有了严谨庄重而又细腻动人的风格和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