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基层传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教育众口难调?不如“分餐”试试


■周宇鹏 冯邓亚

“作为一名入伍15年的老兵,我深深懂得岗位就是战位,只有扎根基层刻苦训练,淬炼打赢本领,才能体现军人的价值追求。”

前不久,西北某驻训场,第75集团军某旅高炮营义务兵课堂上,该营“铁血炮手”杨伟杰、“全能号手”余健等训练典型登上讲台,讲述自己在一个个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砺成长的故事,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与此同时,老兵们齐聚训练场,通过在教育中穿插小比武、小竞赛活动,不断激发官兵相互比拼、勇争第一的练兵热情,现场氛围火热。

根据不同层次官兵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是该旅创新教育模式、增强教育实效性的有益探索。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杨虹介绍,这种做法打破了过去搞教育“内容一锅煮、对象一勺烩、问题一刀切”的老套路,因人而异设课、因地制宜授课、因境而变解惑,建立起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受到官兵一致好评。

笔者了解到,这一创新改变源于这个旅几个月前教育课堂上发生的尴尬事。

那天,在该旅精心准备的旅史教育课堂上,义务兵听得津津有味,老士官却直打哈欠,提不起精神。课后不少老兵表示:“这些旅史从我入伍到现在讲了十几年,一些细节都能背出来,听不听没啥区别。”

“众口难调,教育怎样搞才有效?”随后的一天,杨虹采取“推门听课”的方式到基层进行现场调研。当他来到三营技术保障连的课室时,发现讲台上指导员杨涛区分官兵已婚、未婚情况设置不同的话题进行引导讨论,未婚战士围绕“自己心目中向往的她应该具备哪些品质?该如何提升自己才能收获爱情?”细聊所想,已婚士官则结合自己“在军人这个特殊岗位上该如何维系情感?如何处理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分享经验,大家听讲认真,讨论热烈。

杨虹的听课经历,引起了党委一班人反思:青年官兵处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知识结构、经历阅历不同,对事物的认知和喜好“口味”各异,只有实施教育“分餐制”,将人员分好类、内容区别开,才能解决教育“众口难调”的问题。

立说立行!该旅根据授课内容将人员划分为不同的层级,进行针对性授课辅导。笔者翻看该旅教育计划发现,他们在集中授课的基础上,定期梳理官兵存在的理论疑难问题,灵活开设小讲堂进行“自助式”教育,让官兵在思想交流碰撞中弄通搞懂精髓要义;针对演习驻训“动态”成“常态”的实际,将课堂搬到野外、搬上阵地、搬进车厢,在训练间隙穿插官兵喜闻乐见的“聊、辩、评、唱、演”等教育形式,确保教育始终跟着任务走、围着中心转;此外,针对“00”后官兵思想特点,通过网络平台,灵活运用微课堂、微视频、微动漫等形式进行“滴灌”教育,定期推送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既保证内容的新鲜感,又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教育效果。

自该旅针对女兵心思细腻的特点开展针对性教育以来,女子导弹连中士夏伊琳学习兴趣大幅提升,她利用业余时间自觉学习理论知识、增强知识储备,在该旅理论竞赛中以绝对优势当选“理论之星”。

微议录

搞教育要对官兵的“胃口”

■李小年

众所周知,烹饪饭菜要对人的口味,不合口味再好吃也是白搭。同样的道理,教育也应对官兵的胃口,不对胃口讲得天花乱坠也是徒劳。因此,教育应根据官兵的文化程度、人生阅历、兵龄长短、家庭背景等特点,区分层次、因人施教,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通过精准施教达到激发兴趣、引起共鸣、触及灵魂、改造思想的目的。这就要求施教者认真研究官兵思想行为特点,根据官兵的不同“胃口”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备课授课,让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