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冷月边关 热血忠诚


■本报记者 刘建伟

参加一次看似普通的界碑描红活动,记者接受了终生难忘的戍边教育!跟着北疆边防战士走边防、描界碑、听故事,记者脑海中不时回荡着一句话:“边陲之戍,用保封疆,国之大防,莫过于此。”

描红归来已是深夜,记者站在中国地图前,仔细观看伟大祖国蜿蜒曲折的漫漫边关,从鸭绿江口到北仑河口,向上2.2万公里漫长的陆地边防线,向下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尽收眼底……

窗外蝉声阵阵,眼前地图无言。可这一刻,记者看到了:这些数字的背后,有风刀霜剑的高原、涛声激荡的海岛,有黄沙覆盖的戈壁、芳草如茵的口岸,还有一代代忠诚使命、无私奉献的边防军人。他们长年与风浪搏斗、同严寒抗争、与孤独为伴、向极限挑战……国门、哨楼、界碑,共同见证着他们不畏艰险、保家护国的崇高奉献与精神丰碑。

自古以来,界碑就是国家的墙。山河无言,在边防军人眼中,界碑就是战位;边界如铁,在边关将士心中,界碑无比神圣无比崇高。清朝末年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吴大澂言:“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

万里边关,国之藩篱。每一块界碑背后都有一段温暖动人的故事。和四级军士长杨圣超聊天至深夜,聆听他在边关近20年的青春戍边岁月,一个老边防军人的军旅品格在记者心中愈来愈清晰:奉献、担当、坚守!

奉献是边防军人的主基调。为了界碑的昂首矗立、不被挪动一毫一厘,一代代边防军人把使命、责任、感情甚至生命都系在了每一块界碑上。

漫漫边防线上,很多界碑都是官兵用鲜血染红的精神高地。战争年代,为了国家的尊严和界碑的威严,官兵们用血肉之躯筑起血肉长城。很多年轻的官兵从此“化作了山脉”,像界碑一样永远扎根边关沃土。

担当是边防军人的主阵地。和平年代,边防军人同样用生命履行使命。不论是朔风肆虐的雪域高原,还是崎岖蜿蜒的巡逻一线,抑或高温高湿的大海礁盘,守防官兵们担起使命责任,始终站成一棵棵笔直的青松,与庄严的界碑并排矗立。

坚守是边防军人的主题词。多少次披星戴月,多少次狂风卷雪,多少次泥泞湿衣……从神仙湾哨所到乃堆拉哨所,从清河口哨所到北极村哨所,像杨圣超一样的无数戍边官兵,一年又一年,一茬又一茬,把名字写在军旗上,把忠诚刻在界碑上,用青春甚至生命坚守祖国的边防线。

走近界碑,才能真正读懂边关;走近界碑,更能感悟家国情怀。和边关战友一起踏边巡逻、描红界碑,记者眼中的边防军人显得五彩斑斓五光十色起来——他们是一幅最美丽、最动人的图画!

我为边防军人感到骄傲,我为自己曾“身在其中”感到自豪。思忖至此,记者轻敲键盘检索资料看到:在习主席和党中央的关怀下,在奔涌向前的时代大潮中,边关部队的发展变迁清晰可见,一道道国之屏障在时间的河流中巍然矗立,不断加固。

边路如虹,边网如织,边关如铁。今日的万里边关如铜浇铁铸、坚不可摧。可无论戍边条件怎么变,边防军人的忠诚信念、澎湃热血和家国情怀却始终不变如初。在祖国漫长的边海防线上,一代代戍边官兵战风霜、斗雨雪、洒热血,将青春甚至生命永远留在雪域高原、大漠戈壁、万里海疆,用忠诚捍卫着祖国尊严、社会稳定、人民安宁,书写着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壮美华章。

他们心中都有这样一种信念:“虽然这里条件艰难,虽然这里高寒缺氧,虽然这里寸草不生,但我们是祖国的界碑,我们守卫的地方是中国!”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