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差,一般指一天中最高温与最低温之差。必要的温差,对农作物生长有益。在我国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地,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植物积累能量充分,这些地区生产的瓜果大多糖分多,口感也好。
但温差过大,也会给农作物造成危害。“狂风大作刺骨寒,农夫一夜未曾眠。桃李扬花枝坐果,遽然受冷成翠炭。”这首诗说的是几年前一场倒春寒突袭某地,冻伤大量果树,还引发霉心病,严重影响了水果的收成和质量。
这种由过大温差造成的灾害,也表现在其他工作落实上。比如,有的遇到大项任务总是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这是一种“只喊口号、不干实事”的温差。有的为落实帮带基层要求,费时耗力地进连入班,就是为了“签个到”,以证明自己履行了职责,这是一种只看“迹”不重“绩”的温差。有的借“云服务”之便,该去的地方不去了,该做的工作不做了,用“统计凑数”代替“实际底数”,这是一种“键对键”取代“面对面”的温差。凡此种种,尽管表现形式不一,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知行脱节、贪图虚名。其实,无论是表态鼓劲、监督指导,还是工作留痕、建立“大数据”,都是为了促进工作,更好地解决问题,需要的是实干,重要的是实绩。虚张声势的“温差”,是本末倒置了。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这些另类“温差”,表面看是高调门、高指标,重包装、重留痕问题,实际上是作风不实的形式主义问题。在今年疫情防控中,个别地方政府七八个部门各自制作了大量表格,要求基层认真填写,基层反映“没有一个文件是帮助解决急需的口罩、消毒水问题”。一些人之所以对“填表格”乐此不疲,无非是想证明自己在大事面前没有缺席。在他们那里,重要的不是做了什么,而是他在这里做,是一种“我思故我在”的宣示;在乎的不是做了有没有用,而是寻求“我让你这样做”的感觉,玩的是显示权力就是巩固权力的“做官术”。显然,这样工作违背了党的初心,出现了方向“偏差”。
领导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漠视基层、高高在上,不仅影响工作实效,还会造成干群“落差”,而这种“落差”事关人心向背。对此,我们党早就有深刻洞察和清醒告诫。1962年1月,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曾用“霸王别姬”的故事,阐述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指出如果不善于听取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任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蔓延,那我们党就会脱离群众、失去生命力,最后难免有一天要“别姬”的。
从“温差”“偏差”到“落差”,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认识已到了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治理也一直没断,按说这种不良作风早就该销声匿迹了,实际上仍接连不绝。究其原因,与这一问题的“趋光性”特点不无关系。孰不见,现实中什么东西最光亮,什么东西就成为其追逐的目标。譬如“大跃进”年代说大话吃香,就创造了不少“高炉遍地开花,亩产万斤粮”的“奇迹”;改革开放后一度文凭时髦,就一下子出现大批“高学历”,有人身为一把手,工作忙得难有时间进校门,也取得这个学历那个学位。
正是一些人变着法子追逐“时尚”,精心打造的“面上光”成了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保护伞,有的甚至因其所谓辉煌“政绩”混进了先进行列。可见,秧苗上最鲜艳的往往是“谎花儿”。要治理另类“温差”,还需要关注阳光下的阴冷,综合治理搞好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