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战友初入军营,面对角色转换和环境变化,可能出现诸多不适应。这里我们邀请相关专家,为新战友讲解训练伤预防和心理调节的方法。——编 者
“发生训练伤怎么办?怎样预防训练伤?”笔者调研时,不少战友提出这样的疑问。其实,大部分训练伤是可防可控的,科学训练和有效预防能将训练伤的发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笔者根据以往调研情况,总结了一些新兵训练伤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分享给大家。
造成训练伤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自身因素,如身体素质差,力量、柔韧性不足等;外因是外界因素,如环境、场地、天气等。提高身体素质、强化身体的薄弱环节是预防训练伤的有效途径。入伍前很少参加体育锻炼的新兵,体能素质较弱,接受动作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也较弱。建议新战友请组训骨干帮忙,给自己制订一个体能补强训练方案。如果心肺功能较弱,长跑跟不上,要着重提高有氧耐力;如果力量较差,单双杠成绩差,可通过跳绳、游泳等运动提高身体的耐力素质;如果柔韧性差、身体僵硬,平时可多做拉伸,或利用泡沫轴、按摩棒等器械进行肌筋膜放松;如果爆发力差,投弹投不远、障碍跑完成不了,可以进行各种类型跳跃(下肢伸缩复合训练)、重量球投掷(上肢及躯干训练)等爆发力练习。要注意的是,不能长时间进行单一动作训练。长时间进行单一动作训练容易造成疲劳性损伤,如长时间正步或跑步训练可能造成应力性骨折;反复弯腰负重易导致腰背痛;短时间大量仰卧起坐可能引发颈腰部疼痛。
有的战友对较高难度训练课目存在恐惧心理,在训练时动作易变形、失误。带兵人训练前要讲清动作要领,有助于消除新战友的恐惧心理,减少或避免训练伤发生。新战友要了解自身状况,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如果膝关节、踝关节有旧伤,建议在长跑训练、障碍跑训练中使用护膝、护踝,保护和支撑膝、踝关节,以防旧伤复发或加重。如果战友做较高技巧的训练时,不能很好完成或只能勉强完成,不要盲目加大训练量,应先从纠正动作、改善关节功能、降低训练难度、强化力量等做起,循序渐进,直至能够做到该训练的标准动作。
调研中发现,有的战友为了提升训练成绩,随意延长训练时间、增大训练强度,甚至带伤训练,这样易使身体过度疲劳,可能导致应力性骨折、扭伤拉伤等慢性伤害。带兵人组训时要循序渐进,针对新战士的接受能力、身体心理素质等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训练内容要从少到多、先易后难,渐进式前进。新战友在训练前要充分热身,热身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以动态拉伸为主,活动四肢及其他部位;训练后进行放松,时间10-15分钟,主要为拉伸及肌筋膜放松,让体温、心跳、呼吸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特别是在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停止或马上休息。剧烈运动时,肌肉、组织、血管处于高度扩张状态,如果突然停止,肌肉迅速放松,大量血液淤积在肌肉组织内,容易发生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导致晕倒,甚至休克。而且,运动后立即停止会使局部肌肉组织内乳酸浓度过高,出现肌肉延迟性酸痛。
防护措施不到位也会造成训练伤。沙坑深度和填沙厚度不够,训练器械松动、维护不及时等都可能造成意外伤害。组训者在训练前要检查训练设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新战友训练前要检查自己的鞋服,如果发现不合适可及时提出调换申请。如果战友跑步时经常足部不适,建议选择一双缓冲性能好的鞋垫(功能性鞋垫),有助于减轻足部疼痛,避免继发性损伤。此外,新战友还要掌握一定的防伤动作,如摔倒时不用手掌撑地,做就地翻滚动作,这样能减少大部分冲击力,避免受伤;平时可做一些平衡稳定性训练,如单腿踮脚尖站、单腿跳等,提高身体平衡性。战友在练习中最好达到“无意识的动作正确”的状态,也就是说一旦出现危险,身体下意识条件反射执行保护动作,不必经过大脑思考。这种状态需要经过反复的正确动作练习才能形成。
新训生活 从“心”出发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魏春富 廖 蔚
“我入营有一段时间了,可还没适应这里的生活,最近总是感觉压抑、心慌,吃饭没什么胃口,睡眠质量也不好……”去年,我们给刚入营的新兵做心理咨询时,新兵小张焦虑地说。
小张遇到的是适应问题。根据以往的心理调查,有的新兵入营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反应,如焦虑、紧张、抑郁、害怕等。常见的适应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种:畏难型。初到部队,面对高强度的训练和严格的纪律约束,出现畏难心理,导致情绪低落,消极对待工作和生活。焦虑型。有的新兵缺乏信心,总担心学习、训练跟不上,出现怕掉队的焦虑心理。表现型。一些新兵有较强的表现欲望,一旦被忽视,容易产生沮丧、自暴自弃的心理。冲动型。言语行为不成熟,容易与战友发生矛盾和冲突。孤僻型。有的新兵不善于与他人交流,难以融入集体。如果新战友出现适应不良反应,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心理调节。
认知调控法。心理学中的情绪ABC理论指出,导致内心不同体验或反应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和认知评价。如果战友遇到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或出现不适反应,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原先的想法太绝对化了,或是把事情想得太糟糕了,尽量用积极的观念替代消极的观念。
合理宣泄法。新兵在适应期可能出现焦虑、沮丧等情绪反应。当出现不良情绪时,要用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常用的情绪宣泄法有以下几种:聊一聊。无论是训练中遇到难题,还是生活中遇到挫折,可以和家人、朋友、战友聊一聊,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心情会放松很多。喊一喊。体能训练冲刺时大声喊一喊,把心中的不良情绪及时释放出来。哭一哭。哭是有效的情感表达方式。心情压抑时,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大哭一场。写一写。每天用15分钟左右把新训期间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和自己的内心对对话,能增强自我体验感、消除不合理认知。
活动调适法。战友可以通过慢跑、快步走、跳绳、骑脚踏车等有氧运动宣泄不良情绪。一般来说,对活动的兴趣越大,投入程度越高,效果越好。
放松训练法。放松训练是通过肌肉松弛练习缓解、消除心理紧张。新兵因适应不良出现心理压力时,可以通过腹式呼吸法放松心情。找一个安静的环境,保持身体放松,用鼻子缓缓吸气,使腹部慢慢隆起,略微停留,再慢慢用口呼出,使腹部下陷,每分钟5-10次,每次持续10-15秒。此外,想象放松、肌肉渐进放松、身体扫描、正念放松等都是常用的放松方法。
意义寻觅法。心理学家弗兰克认为 “人是由生理、心理和精神三方需求满足的交互作用统合而生成的整体,生理需求的满足使人存在,心理需求的满足使人快乐,精神需求的满足使人有价值感”。新战友如果出现畏难情绪,或者缺乏信心,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如“我来这里的意义是什么?” “我的目标是什么?我要达到怎样的标准?”……帮助自己找到价值,激发内在动力。
此外,带兵骨干要及时了解新兵的心理动态、察觉新兵的心理变化。如果遇到情绪不稳定、不适反应强烈的战友,可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帮助他们发掘自身心理资源;也可以在班会活动上,让战友们畅谈自己到部队后的感受,请老兵分享经验,让新战友在集体中感受温暖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