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时光丰碑


■钱均鹏

秋,雨。

云水洗净了所有的声音,浸湿了或清晰或模糊的记忆。

只有烈士的名字,在墓碑上移动。

那些与红色信仰有关的可歌可泣,随着“烈士纪念日”,这个寄托无尽哀思也孕育无限希望的日子的到来,穿越百年的时光隧道,再次提醒我们: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曾怎样地奋斗过,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那些墓碑上烈士的名字和高耸入云的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塔,还有遗像上一张张定格在生命陨灭时那年轻的面庞……见证了历史的风云际会,参与过民族记忆的宏大书写,也为国家精神的生成和建构贡献过巨大的力量。

在这样的日子里,让我们把时间回溯……

回溯到1931年的11月7日。这一天,是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胜利召开的日子。大会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重要尝试。

然而,历史的每一次进步总是与巨大的付出和牺牲相关联。在欢庆的喜悦声中,人们更加怀念那些为建立红色政权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1933年7月11日,新生的红色政权决定在瑞金建造一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以永远纪念在革命战争中光荣牺牲的红军指战员。

1933年8月1日,红军烈士纪念塔破土动工。这一天也是人民军队的第一个八一建军节。在这之前,红军虽然已成立5年,但还没有一个纪念日。直到1933年6月23日,中共临时中央作出《关于“八一反帝战争日”的决议》。决议指出:“今年‘八一反战日’适为红军成立纪念。”据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议,以南昌起义日——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人民军队有了自己的建军节。

苏区军民以无比的热情欢庆人民军队的第一个建军节,同时掀起了为纪念塔募捐的热潮。瑞金的老百姓踊跃捐钱,义务参加建塔劳动,还拿来家中的砖石、木料去建塔。年过花甲的谢益辉,将他唯一的儿子送去参加红军,不幸的是,他的儿子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光荣牺牲。老人将积攒多年准备给自己买棺材的三块大洋也捐了出来,工作人员不肯收。谢大爷急了,他说:“你们一定要收下,我连儿子都献给了苏维埃,你们就让我为儿子和其他烈士尽点心意吧!”

“为烈士尽点心意”,这就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怀。苏区人民和红军将士省吃俭用,抽出一元、两元、一角、二角,甚至一分、二分来支援纪念塔的建造。

就这样,一座红色炮弹造型的纪念塔很快拔地而起。1934年2月2日上午8时,红军烈士纪念塔揭幕典礼召开。全体人员向纪念塔俯首静默3分钟。随后,纪念塔设计者钱壮飞讲述了设计过程。他屡屡被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所感动、所启发,终于设计出这宛如直刺苍穹的纪念塔,象征着红军战士和共产党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朱德总司令介绍了红军从井冈山以来英勇斗争的经过,在几年斗争中被国民党屠杀了五六十万革命群众,以及红军领袖赵博生、黄公略等同志牺牲的情形。他说:“我们纪念烈士,要都握着铁拳,沸腾着热血上火线”,去把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彻底粉碎,号召大家要学习革命烈士的高贵品质,“踏着先烈的血迹前进”。

同样是在1934年,7月下旬,在中国的西北一隅,陕甘边区领导在阎家洼子迎来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谢子长等及其率领的陕北红军游击队和赤卫队。当他们行走在川道里时,谢子长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土堆问:“那是什么?”刘志丹说,“这是在‘反围剿’中牺牲的同志,他们为了保护红军的物资,四十二个鲜活的生命被敌人无情地杀害了……许多同志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再没能站起来,有的同志牺牲了连名字都没留下。我们准备在南梁建个纪念碑,把他们的名字刻在上面,等以后革命胜利了,他们家人也有个念想。”

可没想到的是,仅过了几个月,谢子长就牺牲了。又过了一年多,刘志丹也在东征中牺牲了。由于战事繁忙,纪念碑一直也没能建起来。直到半个世纪后的1986年11月7日,南梁革命烈士纪念碑才落成。碑座镌刻着刘志丹、谢子长、王泰吉等609位烈士的英名,也镌刻下烈士们的壮举。他们在白色恐怖中用坚定的信念支撑起中国西部的天空,使硕果仅存的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长征的“落脚点”和中国革命新的出发点。

在这样的日子里,让我们把时间回溯……

回溯到1945年4月23日。这一天,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开幕。此时,中国共产党已由最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为120多万党员,伟大的抗日战争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在6月11日的七大闭幕式上,通过了《关于以“七大”名义召开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的决定》,决定“在大会闭幕后,在延安召开扩大的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以纪念三个革命时期死难的人民与党的烈士”,并公布了李大钊等60名著名烈士。

七大闭幕后的第6天,也就是1945年6月17日,中共七大代表与延安各界代表在延安中央党校大礼堂举行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七大全体代表献给烈士的挽联是: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你们的事业永与人民同垂不朽;为胜利而来,为胜利而去,我们的任务是向胜利勇往直前。毛泽东致悼词说:“我们今天开追悼大会纪念他们,革命也还没有成功,但是明天我们就要成功。我们下决心要把中国变为人民的中国,要战胜一切外国的、中国的反动派,一切外国的、中国的压迫者,不战胜他们决不罢休。我们全党团结起来,解放区一万万的人民团结起来,沦陷区及其他区域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团结起来,这个目的就一定能达到,不达到目的是不停止的!”

“成千上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先烈们已尽了伟大的责任,他们还没有完成的一切事业,必须由生者来担承,向着胜利的方向前进。否则,生者有何颜面面对烈士,面对他们所历经的一切苦难、所有奋斗?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奋斗着,我们牺牲着。经过无数先烈前赴后继的奋斗和牺牲,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革命的胜利。1949年9月30日,在新中国即将宣布成立的前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毛泽东亲自起草了碑文,并在当天下午举行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上亲自朗读了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碑身正面镌刻着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

在众多纪念烈士的碑文、悼词、祭文中,“人民”这两个字,为什么会如此高频地出现?

那是因为,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先烈们为了人民的利益挺身而出,站在全体人民的最前列,他们冒着枪林弹雨、血腥屠杀,前仆后继,用自己大无畏的壮举唤起中国人民的自我觉醒。先烈们是中国的前驱,他们永远向着历史的前面看,引导中国历史走向光明。他们紧紧“和人民在一起,不顾一切地进行排山倒海和翻天覆地的人民解放事业,中国才产生希望,中国才能得救,伟大的中国才能成就她的伟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4年,我国以立法形式设立了烈士纪念日。这一年的9月30日,在首个烈士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

“烈士纪念日”设立于国庆前一天,蕴含的深意是,没有先烈的奋斗与牺牲,就没有今天的岁月静好。“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纪念日的设立和各种纪念活动的广泛开展,让人们对烈士的逝去更有表达情感的平台,强化了人们对烈士献身理想的尊重与仰望。历史中的人是历史的主体,仪式化更加清晰了人民对于历史可触摸的质感,对唤醒和强化民族意识与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纪念碑,一次次深深鞠躬,一次次深情仰望,这是对民族记忆中那些光辉岁月的重温,是对烈士大无畏精神的最高褒扬,是继承烈士遗志的信心和决心。

面对烈士的墓碑,高尚的人们将会洒下热泪。但是,如果悲痛不能化为力量,那流泪只是在流泪,痛哭也只是痛哭而已。革命先烈是国家的精神之火,是民族的历史记忆,是社会的价值标杆。建立烈士纪念碑,以碑记事,是要让我们记住,永远不要忘记,烈士们是为何而死?墓碑上的每一个名字,都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去延续烈士们的初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不止。

纪念逝去,憧憬未来。93年前,在旧时代的余晖中,革命先驱李大钊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慷慨赴死,他的生命定格在1927年的4月28日。

18年后,1945年党的七大宣布的60位著名烈士,李大钊是第一位。这位伟大的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先驱曾说过:“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

如今,可以告慰英灵的是,他们的事业已经深深印在人民的心中,他们的牺牲流血已有了结果,他们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正在实现。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