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军人修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让“在状态”成为常态


■孙家斌 李泉锦

●让自己在岗位更在状态,用恪尽职守、夙夜在公的敬业奉献,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勇毅笃行,跑好“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如此才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状态是心力、精力、创造力的动力保证,是事业心、责任感、使命感的必然反映。保持“在状态”是一种做事品质、一种境界觉悟。保持“在状态”重在持续恒久,成为常态。不能干得顺利时“状态好”,遇到挫折时就“心不在焉”;处于上升期就“在状态”,一旦“职务到头”“进步无望”时便“不在状态”。

笔者在下部队调研中发现,当前许多党员干部能够让良好工作状态常态化,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担当。他们脑子里“能装事”,心里“善想事”,手里“勤干事”,生活“不犯事”,立起了党员干部的好形象。然而也有个别党员干部不在状态、精神不振,缺乏干劲、作风漂浮。他们干工作拖拖沓沓,草率敷衍,有的甚至抱着混日子的想法,“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此“不在状态”,对个人成长进步和部队建设发展都会产生消极作用。试想,如果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不在状态”的人多了,大家习以为常,无动于衷,势必会影响到那些原本“在状态”的人,破坏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这就好比在一场比赛中,如果有些队员“不在状态”,就会把萎靡不振的情绪传染给其他队员,进而影响整个队伍的成绩。

有抱负、敢担当,在其位、谋其政,是党员干部应有的为政之德和工作姿态。如果脑子里不装事、心里不想事、手里不干事,不犯事但也不顶事,这样的党员干部如何担起职责使命?怎么配得上共产党员的称号?

让“在状态”成为常态,关键是解决根子上的问题,就是要切实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坚定为集体事业奋斗的理想信念。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攻坚克难的决心意志,就能积极面对挫折坎坷、困难挑战。哪怕遇到再大的考验,也会不畏艰难险阻,不计个人得失,从大局出发谋事干事,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

让“在状态”成为常态,重要的是尽心、尽力、尽责。不是以尽责为苦,而是以付出为乐;不是一般的“在状态”,而是专心致志、全身心投入;工作不是满足于过得去,而是高质量地做好各项工作,始终如一地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当然,要常态保持“在状态”,除了党员干部自身严格要求外,还需要大力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环境好,人人奋进;环境不好,滋生懈怠。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注重选拔那些思想好、能力强、自律严、想干事、能成事的干部。用了一个聚精会神干事业的人,就会激励一大批人让自己状态“满格”,专心致志干事业。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到后半程,越是在紧要处,越需要上紧发条,时刻保持状态“满格”,克服松松劲、歇歇脚的心态。“坚韧不拔才能胜利,半途而废必将一事无成”。面对“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现实,我们唯有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让自己在岗位更在状态,用恪尽职守、夙夜在公的敬业奉献,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勇毅笃行,跑好“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如此才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