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哒,轻微一声,拧开了一把时光之锁。
鼠标不经意点开的,是一封家书。从落款看,这封信已在办公电脑里沉睡了12年。
家书的作者,是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的一名军官。信写自西北大漠驻训一线,是否寄达,不得而知。
“不知道你在做什么?也许在灯下看书,或者是上网,或者在想我。现在夜已深了,平静的西北大漠,夜是冰冷的,但有一盏灯亮着,灯下,就是我在享受我的思念,在整理寄给你的东西,给你写信。”
在暖暖的灯光下,伴着键盘的敲击声,思念、温情、甜蜜,在心间缓缓流淌。
我们讶异,表面看上去粗犷豪放的作者,竟然有这么细腻的情感。
近日,记者走进参加过抗美援朝作战的空军英雄部队。和该师官兵交流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与家人和恋人的书信往来。不久前,该师所属某团还组织执行重大任务的官兵撰写了“战地家书”。
沿着这个路径,时光的邮差,还递来了这样一封封信笺:
这是一位不识字的老母亲递来的家书。他的儿子是该师一名飞行员,参加过抗美援朝夜袭大和岛战斗。从没见过飞机的老人,担心孩子开飞机会不会有风险,嘱咐他飞行时一定要飞低点、飞慢点。
这是一封许久无人收启的信。字里行间承载着一位留着乌黑辫子姑娘的思念。她的对象,一名空军领航员。因为外出执行空投氢弹任务,无法收到这份感情。
这是一名年轻飞行员没有寄出的信。因为首次执行远海训练任务,他无暇给家人发信。驾机飞抵西太平洋上空时,他专门拍了几张照片,作为给祖国和家人的明信片。
一位作家在《从前慢》里写过: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不管是当年的书信,还是现在的微信和短信,写下或敲下每一个字句,都是轻轻敲击爱的琴键,疏浚心头的一个个泉眼,在空谷中聆听内心的声音,在时空里传递诚挚的思念。
或许,有些信笺早已遗失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它们穿越时空,带给我们的震撼与感动,却直达心底。
细细品读,信中每个字句,坚硬与柔软并存、温暖与冰冷交汇,印刻的是心语,凸显的是精神。
品读它们,就是感受一名军人、一支部队的铁血气质、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