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行 军 锅


■赵书平

父亲离开我们20年了。我只要进厨房看见那个他背了很多年的行军锅,眼前就会闪现父亲的身影,仿佛他老人家还生活在我们当中。

1944年,父亲是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壮丁的。国民党军队在一次战役中败北,他们这些新兵就成了解放军战士。从此,父亲随第四野战军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

1950年10月,父亲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一走就是3年。因战场环境恶劣,加上父亲是侦察兵,频繁担负侦察任务,3年里,没有给家写过一封信。突然有一天,当地政府敲锣打鼓为爷爷奶奶送来了喜报:父亲在朝鲜战场立了大功!爷爷奶奶闻讯后先是哭得荡气回肠,继而高兴得手舞足蹈。不仅因他们的儿子给祖上增添了光彩,更为儿子还活着喜极而泣。

父亲参加大小战斗无数次,身上伤痕累累,获得过多枚军功章,但每次让他讲讲其中的故事,他都三缄其口。

经历过枪林弹雨和生活磨难的父亲,心态平和、豁达,对功名利禄、荣辱得失看得很淡。

记忆中,父亲始终保持着一名老战士的战斗情怀,连平时最爱哼的歌都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但每到清明节,他都神情黯然,喃喃地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好多战友都牺牲了……”有一次,我儿子翻出一张老照片问:“这些人都还在吗?”他摇头叹息:“都不在了。”父亲回忆:一次,在朝鲜战场执行夜间侦察任务,他不慎掉到壕沟里。锋利的冰碴将他的手和脸都划破了,刺骨的冰水浸透了全身。饥寒交迫中,战友拉起他并从兜里掏出仅有的一小块饼子,给父亲吃了。随后,俩人咬紧牙关、硬撑着,坚持完成了任务。父亲抚摸着照片,面对牺牲战友,老泪纵横……

我出生时,赶上3年自然灾害,刚会吃饭就挨饿。身为后勤干部的父亲,从不动用一粒军粮。他牢记军人使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每逢节假日,父亲让同事休息,自己值班。父亲转业后,母亲没工作,他们上有年迈的爹娘,下有五个嗷嗷待哺的儿女,日子过得十分紧巴,父亲却主动把涨工资的机会让给了别人。去年清明节,一位得到父亲关照的战友的儿子,代表全家来到父亲墓前,给父亲重重地磕了三个头,话里话外说的全是父亲的好。

那时,父亲所在部队不断换防,母亲就带着我们跟着父亲一次又一次搬家。后来,部队换防到了父亲老家,他积极操持,为家乡筹集资金盖了第一幢楼房,就是政府招待所大楼。一次,回老家,我在一家饭店吃饭,饭店老板认识我父亲,他说父亲是位了不起的军人,曾为家乡做过很大贡献,竟然要给我免单。我当然不能接受,但心里却为父亲感到自豪。

那年,家乡遭遇50年一遇的洪水。父亲那时已经70多岁了,患有喉癌,经历了手术和化疗。当洪水泛滥,灾难降临,他立即投入抢险救灾工作,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在暴风雨中他带领大家连续奋战多个小时,修渠筑坝,手磨破了,嗓子喊哑了,终于战胜了洪水。洪水淹没了乡亲的房屋及食物,当时父亲也因疲劳过度倒下了,但他还是坚持着和母亲在烟熏火燎中给几十位受灾群众做饭吃。人们吃着热乎乎的饭菜,流着眼泪说:“感谢您带领我们战胜了洪水!”乡亲们夸赞父亲是个情系人民、无私无畏的共产党员。

晚年的父亲,变成了一个更加慈祥的老人。他把记有我放假日期的日历折上,为的是提前张罗好饭菜。我每次回家,父亲都要系上围裙上灶,他精心准备的火锅是我们兄妹记忆深刻的美食。

我结婚时,父亲拿出他在战争年代背了好多年的行军锅,作为特殊的嫁妆送给了我。这是一个直径24厘米的精钢锅,当年父亲背着它冒着枪林弹雨外出侦察,用它盛河水、化雪水、煮食物。虽饥一顿、饱一顿,却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这只行军锅,因饱尝战火硝烟,成为父亲最心爱的物件。父亲把他的无价之宝送给了我,这里不仅盛着一个老战士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更蕴藏着一位父亲对子女的叮嘱与厚望。

我几乎每天都用父亲的这只行军锅熬粥,它被我擦拭得锃光瓦亮。每次看见它,就仿佛看到纷飞战火里奔袭的侦察兵、机智勇敢深入敌后的侦察排长、身着校官服英武帅气的军官,就感觉我亲爱的父亲一直都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