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打仗就要不怕牺牲


■张俊波

1952年10月19日,朝鲜上甘岭,21岁的黄继光在战火中奋力一扑,用他年轻的胸膛,堵住了还在喷射火舌的枪眼。从此,黄继光为了胜利不怕牺牲的光辉形象永远镌刻在共和国史册上。

近日,记者们再次来到黄继光英雄连采访,无不为他们辉煌的成绩惊叹:荣誉室里,一面面“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训练标兵单位”等锦旗挂满墙壁;展览柜里,一个个体现他们军事过硬的证书摞起来比人还高。成绩何以取得?黄继光英雄连官兵给出的答案异口同声:打仗就要不怕牺牲。

类似黄继光这样的勇士,在当年抗美援朝战场上还有很多。比如,把“怕死当不了好兵”作为座右铭的飞行员韩德彩,在飞机快没油的情况下依然击落美国“双料王牌”飞行员驾驶的敌机;穿着单衣在零下30多摄氏度严寒中战斗的志愿军战士刘石安,面对潜伏中被冻死的一个个战友含泪说:“为祖国牺牲最幸福”。不怕牺牲,赢得了胜利,也赢得了对手的尊重。美国人大卫·哈伯斯塔姆在《最寒冷的冬天》里写道:“美国及联合国军最敬佩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是他们冒着强大火力勇敢冲锋的不怕死精神。”朝鲜战场美军炮兵部队军官比尔·尼莫则说:“中国军人训练有素,似乎根本不怕死。”

中国军人为何不怕死?在抗美援朝志愿军牺牲的11位师以上高级将领中,116师参谋长薛剑强是最年轻的一位,牺牲时年仅29岁。他在日记中给出了答案:“谁都不愿死,谁都希望活,然而荣誉却推翻了这个规律,荣誉使人勇于和死神接近。”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不惜,但不可苟惜。军人,保家卫国重任在肩,职责使命重于泰山。试想,如果怕牺牲,训练时怎敢担风险闯极限?抢险时怎会当先锋打头阵?战场上怎敢大喊“跟我上”?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胜利,军人就应英勇无畏、敢于牺牲。该牺牲时敢牺牲,虽九死而犹未悔,才不愧为人民子弟兵。

不怕牺牲既是我军战胜强敌的重要法宝,也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回望我军历史,南昌起义、井冈烽火;首战平型关、血战黄土岭;千里跃进大别山、百万雄师过大江;大战清川江、血战松骨峰……千百次浴血战斗,千万人慷慨捐躯。正是革命先烈以“不惜唯我身先死”的不朽牺牲,才赢得了军人的荣光、祖国的安宁。

官兵怕不怕牺牲、敢不敢牺牲,对一支军队的战斗力至关重要。害怕牺牲,战斗时难免畏手畏脚,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没有顽强的意志,没有敢于牺牲的品质,再好的武器装备也不能保证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怕牺牲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意志、一种信念。

“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长征,每到战斗最激烈时,带头冲锋的大多是领导干部。英雄的人民军队史,就是一部领导干部“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的壮丽史诗。实践证明,领导干部“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普通官兵就会“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试想,有敢于牺牲的领导干部带领,还有什么强敌不能战胜,还有什么事业不能开创?

不怕牺牲不止于战场。时刻牢记并践行习主席“为了共产主义理想,我们都应该能够豁得出去;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献身的时候,我们都要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重要指示,我们就能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就能“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像上了膛的子弹,一旦扣动扳机,呼啸而出、直奔靶标。”

(作者单位:西藏日喀则军分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