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生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大别山峰多枝尖


■唐红生

初秋,气温渐降,友人们相约远赴大别山。登此山,兴致陡增。一来它气势恢宏,连绵千余公里,是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有别样的风景;二来有著名的革命老区,心存敬仰之情。

进入山区,景致也丰富起来。车窗外,桑树肥叶翠绿,稻谷有了秋的韵味。远处的大别山山脉,蜿蜒起伏,朵朵白云在蓝天上悠悠飘动,有的绕着山峰,有的落在山腰。千山黛色横陈,山色在片片闲云的飘移下,忽暗忽明,忽深忽浅,引人遐思。

皖西的村庄虽不是徽派风格,但在青山、白云、绿树、庄稼的映衬下,就像一幅灵动的画卷,美不胜收。

盘山公路曲曲折折,险要处令人生畏。我们的住宿地是海拔千米的大别山腹地——鹞落坪,从名字可以想象,这里曾是鹞鹰栖息的地方,正可谓“坪名鹞落实堪倾,引得飞鸟驻足停”。

鹞落坪村口的巨石上,镌刻着“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九个朱红大字,熠熠生辉。周围群峰逶迤,绿树浓荫,耳边溪流潺潺。这里曾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根据地,鄂豫皖边红军三年游击战大本营。

简单用餐后,在向导的带领下,众人向多枝尖进发。海拔1700多米的多枝尖是大别山主峰之一,雄峰凸起,一尖、二尖、三尖,尖尖鼎立,气势非凡。其中要数一尖最为出名,当地人称多枝尖。丛林茂密,藤蔓缠绕,古木参天。向导说,最美的时节当数春季,那时杜鹃花漫山遍野怒放,鲜艳无比。

一路上,不时可见淙淙溪涧。可用甘洌的泉水洗脸,感受凉爽之气;可坐在光滑的青石上歇一歇,静看流水之闲;可倾听水击石头发出的悦耳声,享受天籁之音。也可掬一口清泉,捻一瓣花香,摘一片绿叶,让所有思绪在这幽静的山谷中舒展。

继续往山上走,不久多枝尖就在眼前了,众人立刻兴奋起来。虽只有几十米高,但山势陡峭,大家小心翼翼,奋力登上了最高点。峰顶并不大,难怪称为“尖”。放眼四周,“一览众山小”,顿感心旷神怡。峰峦重重叠叠,山外有山,蜿蜒浩荡。满目葱茏,染透了天际那片云。悬崖峭壁处,劲松屹立,枝干遒劲,似金戈铁马,挥洒在群山逶迤间。面前的五针松,苍翠欲滴,松针密密,山风袭来,松涛阵阵。此刻,一股征服高山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但眼前的崇山峻岭,无边无际,一下又感觉人是那么渺小。因为大别山博大壮阔,多枝尖只是其中一峰。

山上天气说变就变,风中夹着雨点。刚才还可极目千里,霎时云遮雾绕。远处的山已影影绰绰,淡若虚无……

见天气有变,我们才恋恋不舍地从另一侧下山。一路上的杜鹃最为惹眼,生长在千米以上高峰,据说移栽不能成活。“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众人唱起了《映山红》,歌声在山中穿透力很强。伴着歌声,我不禁回想在那峥嵘岁月里,有多少英雄儿女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抛洒热血啊!虽花期已过,但我们分明看到了杜鹃根植在岩坡上,盛开于峭壁间,似乎要燃烧起来,映红山峦。

山里的夜幕降临得快,回到小山村,幢幢小楼,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笼罩在柔情的夜色中。一轮明月已爬上了山、穿过了云,山色朦胧,树影婆娑。心中波澜微起,千般思绪都浸透在月光中,不禁感怀:这灵秀的山村、恬静的生活,无不透露着温馨甜美,正是对英烈们的最好告慰。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