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跟踪拍摄火炮昼夜射击场景累得够呛,竟没拍到一张‘像样’的好照片。”回想起一天下来拍摄某新型火炮实射时的几番折腾,北部战区陆军某旅宣传科下士孙满园顿时感到苦不堪言。
近日,听说旅里要组织火炮昼夜射击考核,作为摄影人员,孙满园激动不已。拍摄大小实弹射击考核10多次,每次都能收获战炮昂首齐鸣、战车驰骋冲锋等精彩画面,他理所应当地认为,这次也必定“手到擒来”。
考核当天,孙满园身挎摄影必备“神器”——便携式通信电台,早早来到炮阵地附近,寻找最佳拍摄位置。据他长期积累出的经验,只要听到电台传来“标尺✕✕,方向✕✕”“装填,放”等口令,当即按下相机快门连拍,准能拍到 “火龙”喷涌的“大片”,屡试不爽。
“轰轰轰……”正当孙满园静候口令发出时,阵地上突然炮声连连。电台还未响,炮声咋先响了?难道是电台临时转换信道?孙满园端着相机手足无措,有些发懵。
“10多分钟前,电台里还人声鼎沸,这会儿咋就静悄悄了?”随着炮声连绵起伏,孙满园愈发焦急。站在一旁负责警戒的哨兵道出原委:为了提升射击效率,这次全程运用指挥信息系统,将射击指令、诸元、参数等信息传输至各火炮战位,无需再用电台反复呼叫。无奈之下,孙满园只得记录下硝烟刚散的场景。
第一轮火力打击结束,孙满园刚想打听下一轮战炮射击次序,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拍摄。不料,各战车迅速撤收,按战斗队形分散疾驰。于是,孙满园举起相机紧追不舍,推拉镜头、急速构图,由于单车间隔大,无论怎么调整焦距,相机取景框也装不下多少火炮……
火力暴击、战车驰骋场景抓拍无门,孙满园郁闷地返回指挥车。经询问才得知,此次实弹射击改变过去“一打到底”的固定模式,紧贴作战环境,随机嵌入敌情。
虽然出师不利,但是孙满园在“受挫”中摸清了火力打击手段、敌情设置……他决心在夜间射击拍摄中来个“大翻身”。
夜幕降临,孙满园调好拍摄模式,满怀信心地守在阵地旁,一旦火炮射击,镜头会自动记录下炮弹出膛轨迹。但20分钟后,孙满园发现一辆辆战车在微弱月光下移动。
“怎么没开打,就转移阵地?”原来,考核组临时导调:“阵地被‘敌’发现,部队快速转移。”
然而,孙满园刚赶到新阵地,火急火燎架好相机时,火光四射,炮声急促。白天的遭遇再次在孙满园身上重演,拍摄计划又成泡影。返回后,孙满园深受触动:这次虽然没能拍到精彩画面,但看到的是贴近实战的训练场景,官兵们距离战场打赢的目标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