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传承“骑车下乡”的精神


■王洪斌

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来到滹沱河畔的正定县任职,一辆“二八”式自行车,成了他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在正定期间,这辆老式凤凰牌“二八”式自行车,经常陪伴他穿梭于正定的乡间田野,奔波在滹沱河的南北两岸。这种朴素真诚的工作作风,体现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为各级领导干部作出了表率。

当时正定县委有吉普车,但习近平说:“咱们还是骑自行车下去好,这样可以多看看。”据当时的同事回忆,“他那年30岁,觉得自己年轻力壮,骑骑自行车挺好,锻炼了身体,还节省了汽油,而且下乡搞调研的时候,和老百姓更容易接近。”这种务实作风体现在习近平的各项工作中,现场办公及时布置、部署之后查看进度、以上率下身体力行,高效推动了正定县的长足发展。

干部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怎样下基层”“下基层干什么”是反映领导干部作风的一面镜子。有的单位,对上级领导来基层调研常常进行刻意安排,前呼后拥,兴师动众。架在汽车轮上的“下乡”往往光鲜亮丽,但给人以“来了就走一阵风”的印象。某种意义上说,调查研究工作变成一种参观政绩展览。领导同志不满意,干部群众也反感。“骑车下乡”之中蕴含着一种亲民、爱民的真情,体现着一种务实、严谨的作风。焦裕禄同志在担任兰考县委书记475天的时间里,从来不坐吉普车,靠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当时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了走访、蹲点调研。面对别人的劝解,他说:“小汽车坐上以后,它开起来比较快,群众跟不上,群众在路上跟你说话,你光看见张嘴,你不知道他说的啥。与群众拉开了距离,就会隔了心,还是骑自行车方便。”

有人认为,现在还提倡“骑车下乡”,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如今,领导下基层调研有专车保障,免去了日晒雨淋、风餐露宿。网上提意见、领导热线也让兵言兵语直通领导办公室。虽然形式变了、方法变了,但是“骑车下乡”、主动接地气、听民声的作风不能丢。坐在车里转、隔着玻璃看、拿着材料判、听着汇报断,永远无法走进官兵内心。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摸实情,才能听到真话、看到真相、收获真情。许多领导干部蹲连住班后感慨,在连队拉家常与在办公室谈心不一样,睡在连队硬板床上考虑问题与坐在办公室沙发上考虑问题不一样,能够发现平时在办公室看不到、听不到的问题,学到在办公室学不到的新思想、新话语,拿出在办公室想不到的新思路、新举措。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人民情怀是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最朴素、最持久的动力源。当年,习主席骑着“二八”式自行车跑遍了正定县每个村落,不论风霜雪雨,不论酷暑严寒,他的车轮都不停歇;遇到滹沱河的“大沙窝”,推也推不动,骑也骑不动,他就扛着自行车步行……深深浅浅的车辙里,印证着人民领袖迎难而上、为民解难的初心,彰显着共产党人工作不飘浮、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务实精神。今天,党员干部不妨扪心自问:有没有同群众坐一条板凳的朴素情感?有没有跟群众一块苦一块干的品格?有没有“创新气”“接地气”的工作方式?能不能为群众多办几件实事、做到无愧于心?在工作生活中,不仅要多些这样的自省,更应有付诸实践的躬行。

(作者单位:海军陆战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