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碧海之上,再踏问天路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执行第二次海上发射任务侧记


■本报记者 宋元刚 安普忠 特约记者 路 俊

黄海海域,天高云淡,碧波万里。

9月15日上午,碧海蓝天间,德渤3号自航驳船在海风中微微摆动,被誉为“快响利箭”的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静卧在甲板上。由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实施的我国第二次海上发射进入倒计时。

2019年6月5日12时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将7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首次海上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海上发射具有快速、灵活、机动、高效的特点,既能显著提高火箭运载能力,又能有效降低成本,优势十分明显。由于技术难度高,世界上掌握这一技术的仅有少数几个国家。经过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我国也终于跻身其中。

“8分钟准备!”9时15分,01号指挥员宋凯帆洪亮的口令下达后,火箭缓缓起竖。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金鑫说,此次发射是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第二次执行海上发射任务,也是我国第一次海上商业化应用发射。

“1分钟准备!”9时22分,宋凯帆再次发出口令。各岗位人员聚精会神地盯着各自的屏幕、设备,仔细察看一组组数据。

“5、4、3、2、1,点火!”9时23分,矗立于德渤3号自航驳船甲板上的火箭,伴随着巨响和浓烟弹射升空。金色的火焰从火箭尾部喷出,轰鸣声响彻海天。

十几分钟后,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送入535公里外的太阳同步轨道。

“‘吉林一号’高分03组卫星海上发射任务圆满成功!”9时38分许,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主任李宗利在指挥所宣布了捷报。

“一次比一次好,一次比一次快。海上天路,我们将越走越稳!”海上发射任务指挥员李成激动地说,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进一步优化了海上发射技术流程,提升了海上发射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未来实现海上发射常态化、高频次奠定了基础。

“目前,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研制团队正在研制反应更加快捷、市场竞争能力更强、低轨运载能力覆盖可达2吨的固体运载火箭,计划2022年采用海上发射方式开展首次极低倾角轨道发射试验。届时,将形成更加完备的固体运载火箭能力,满足不同卫星用户的发射需求。”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总指挥李同玉说。

“呜——”人们还沉浸在喜悦和兴奋之中,船队的汽笛已经鸣响。这是返航的信号,但对于执行海上发射任务的科技工作者而言,更是新征程的“号角”!

(本报青岛9月15日电)

上图:9月15日,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将“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于吉松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