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生活苦不苦?有没有什么困难?”
——“不苦,一切都好!”
“听说昨天又下雪了,冷不冷?”
——“不冷,坚持得住!”
……
我们连一部分官兵正在海拔近5000米的高原执行驻训任务,每次和他们通电话,年轻战士们善意的“谎言”让我觉得他们特别可爱。
作为新到任的指导员,我错过了这次高原驻训的机会。但我曾到过高原,那里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和含氧量都会下降,海拔5000米的地方更是被视为“生命禁区”。那里不苦、不冷?怎么可能!
前不久,驻训地下了一场大雪,气温骤降。中士潘先浪在电话里告诉我:“夜里站岗时,冷风像刀子一样从四面八方刺来,半环形的掩体根本挡不住。”
高原的冷是摆在官兵们面前的一道难关。冷风来袭,他们就用迷彩大衣把自己裹得紧紧的;即使戴着棉帽棉手套,耳朵、鼻尖、指尖也会冻得又疼又麻,他们只能不停地踱着步子取暖、相互鼓励,盼着下哨回到宿舍,围在小煤炉旁暖和暖和。
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正常用水都是难题。机关帮助解决了饮用水问题,但生活用水只能依靠水车每周运送一次。“其实也习惯了,大家都一样,谁也不笑话谁脏。”中士徐小玉平时爱干净,现在每天只有一捧水洗脸、两三周才能换洗一次衣服。他告诉我水车来的时候是大家最幸福的时刻,接盆水擦擦身子、洗洗衣服,也是一种简单而奢侈的享受。
“在高原,吃得下饭、多吃一点就是战斗力。”在高原驻训的战士,每个人都是“炊事员”。在新鲜蔬菜紧缺的情况下,他们绞尽脑汁也要把饭菜尽可能做得营养又可口,每餐之后还要点评一番。但更让我触动的是,每次有车开往驻扎在海拔更高的兄弟单位时,他们一定要包好包子随车带去,送给条件更艰苦的战友。
在高寒缺氧条件下工作,经常执行任务的老同志咬咬牙总能坚持,初上高原的新同志却要吃一番苦头。刚抵达的头几天,上等兵杨亮高原反应严重,吃啥吐啥,却执拗地坚守战位,很快就晕倒了。“今天上午必须在房间休息、吸氧,这是命令!”第二天一早,看到面色苍白的杨亮站在队列里要求参加训练,班长张勇硬是把他赶了回去。
这些刚满20岁的“大孩子”强忍失眠、头痛,紧咬牙关绝不轻言放弃,在自我磨砺中一点点摸索经验,短短两个月光景他们就已经表现得像个“老高原”了。每次在电话中听到他们说“不冷”“不苦”时,我其实知道他们只是“不喊冷”“不叫苦”罢了!他们的坚强和乐观,让我心疼,但更让我欣慰和骄傲。
都说指导员是连队的“教育者”,但从战士们的身上,我学到了更多,学到了机动通信官兵“苦中不叫苦、苦中有作为”的精神和品质。我正在向组织申请上高原,希望能早日同他们一起同吃同住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