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英雄战旗永不褪色


■李  建  唐家军  本报特约记者  蒋  龙

空降兵某部将“赓续黄继光英雄血脉,当好黄继光英雄传人”作为铸魂育人的重要内容,引导官兵从英雄精神中汲取动力,奉献担当,无畏牺牲。图为该部官兵正进行伞降训练。刘治鑫摄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有两位战斗员获得了“特级战斗英雄”的称号,其中一位就是黄继光。68年前,举世瞩目的上甘岭战役,年仅21岁的黄继光用“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生动诠释了中国军人的战斗血性,永载人民军队的辉煌史册。

瞬间铸就永恒。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空降兵某部的一代代官兵始终传承“忠于祖国、英勇顽强、勇挑重担、敢于牺牲”的黄继光精神,高扬上甘岭英雄战旗,争当黄继光英雄传人。

“不立战功,不下战场!中国空降兵,必胜!”铿锵响亮的誓言,令人激情澎湃。8月下旬的一天,空降兵军史馆里,那座高约5米的黄继光铜像,又一次见证着英雄传人的热血出征。

这座铜像,将英雄扑向敌人枪口的瞬间,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眼前,用凝固的语言向世人讲述何为中国军人的血性。

时间退回到载入史册的上甘岭战役。这场战役以世界军事史上罕见之惨烈,至今令人惊心动魄——在面积仅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发射炮弹190多万发,投掷炸弹5000多枚,整个山头被削低了两米。

在战役打响之前,志愿军部队曾在坑道里播放电影《普通一兵》。电影中,马特洛索夫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深深地感染了黄继光。

“马特洛索夫真是好样的,关键时刻我也会像他那样去做。”黄继光这样说的,在战场上也真的这样做了。

1952年10月19日晚,志愿军经过连续几个小时的鏖战、先后5次冲锋后,“0号”阵地的敌人仍集中十几挺机枪负隅顽抗,许多志愿军战士壮烈牺牲。此时,黄继光站出来主动请缨,前去炸毁敌人火力点。在身体7处负重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黄继光仍然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时,他一跃而起,张开双臂,向敌机枪射孔扑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占领阵地,全歼守敌,取得了战斗胜利。

曾在上甘岭战役中击落3架美军飞机、现年86岁的老英雄贾汝功,在回忆起战友黄继光牺牲的情形时,哽咽感慨道:“他的胸前被打成了蜂窝,背后都被打空了……黄继光不惜奋斗到最后一口气,都是为了我们最后的胜利,他不愧是特级英雄。”

黄继光牺牲后,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他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英雄离开我们,已经68年。“黄继光连”一代代官兵始终用光荣传统凝魂聚气,让英雄精神深深融入血脉。他们圆满完成九八抗洪、抗震救灾、中俄联演、首都国庆阅兵等30多项重大任务,荣立一等功4次、二等功12次、三等功21次,先后被空军授予“空降兵模范六连”“抗洪前线先锋连”“黄继光英雄连”等荣誉称号。2013年8月,习主席签署命令,授予该连“模范空降兵连”荣誉称号。

“黄继光连”荣誉室内,陈列着一尊高34厘米、宽32厘米的黄继光半身铜像。每当新干部报到、新兵入伍,都要先上“寻根塑魂第一课”:参观荣誉室、与黄继光铜像合影、在连谱上签名、学唱《特级英雄黄继光之歌》、观看电影《上甘岭》、吃忆苦思甜饭,让官兵从一进门就打下英雄的烙印。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黄继光生前所在的六班被国防部命名为“黄继光班”。“每逢六班班长调整,我们都要举行隆重的交接仪式。”“黄继光连”第38任指导员吴健说。68年来,“黄继光班”的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班长也已经延续到了第39任,但是六班却始终保持着这样的传统:班里依然保留着黄继光的床铺,每天晚上由班长拉开铺好,次日早上再负责叠好;部队外出拉练或执行重大任务,都指定专人负责把黄继光的背包带上。“英雄始终与我们同在。这是精神的延续,也是使命的担当。”吴健说。

“写封信给黄继光,听我们的誓言在回荡。告诉他,我们和他一样,挺起了军人的胸膛……”8月底,空降兵部队举办“壮阔七十年,战歌飞云天”歌咏比赛,庆祝该部成立70周年。当《写封信给黄继光》那熟悉的旋律响起,官兵心中的自豪感也再次被激荡起来。这首歌曾荣获全军第九届战士文艺奖一等奖,动人的旋律、激昂的歌声,唱出了官兵争当英雄传人的心声。

“赓续黄继光英雄血脉,当好黄继光英雄传人”,始终是该部铸魂育人的重要内容。他们通过邀请战斗英雄回部队讲传统,编写《红色印记——军史文物背后的故事》,组织开展“学战史、忆战将、评战例、当英雄”“我和英雄的故事”等活动,引导官兵感悟英雄不朽功勋,用实际行动传承英雄血脉。

“发扬黄继光英雄精神,誓与洪水奋战到底!”今年,在长江中下游的抗洪抢险中,该部官兵将“黄继光英雄连”的战旗插在大堤险要处,奋战在固堤抢险最前沿。他们连续奋战29小时,铺设沙袋57600余个,彻底消除了溃口风险,也为黄继光英雄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几十年来,我们部队先后涌现出了以黄继光为代表的13000余名功臣模范和以上甘岭特功八连为代表的181个英雄集体。”提起部队英雄历史,该部新闻网络室负责人的言语中流露出骄傲与自豪。

为了守好“网络上甘岭”,近年来该部将英雄故事搬到网上、屏幕上。他们参与录制《真正男子汉》《我们和英雄在一起——网络名人进军营》等电视节目,制作“弘扬英雄精神、争当英雄传人”系列微电影,创作《渴望光荣》等音视频,灵活运用“我们的天空”新媒体平台,在快手、抖音等网络媒体开设《敬礼,我的“超级英雄”》专栏,发布“永远铭记的黄继光”“空降十五勇士”“烈火英雄李道洲”等感人军史故事,不断在部队乃至全社会营造崇尚英雄、争当英雄的良好氛围。

今年5月,“黄继光连”刚列装新型轮式装甲车,开启了连队建设新的篇章。历史上,他们曾多次承担并圆满完成重大试训任务,见证了空降兵从“一具伞、一杆枪”的空中步兵,到空地一体、模块作战的“战略之刃”转变。这背后,是该部官兵“英雄的部队,不出孬兵;黄继光传人,不畏牺牲”这一朴素而坚定的精神共识。

2005年,“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他们面对合成风速达20米/秒的空中合成风、11米/秒的地面风、能见度不足300米的恶劣天气,抱着必胜信念,毫无惧色,毅然离机。着陆时,许多人被强风卷起、身体摔伤,时任“黄继光班”班长彭江林伞降着陆时崴伤左脚。

“英雄的连队英雄的兵。作为‘黄继光班’的班长,在紧要关头必须能挺身而出。”彭江林强忍疼痛,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带着大家冲锋。这一幕,感动了时任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演习结束后,他亲手将一枚荣誉勋章戴在彭江林的胸前,竖起大拇指夸道:“中国军人了不起。”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黄继光在战场上面对强敌时毫不退缩的胆气,经过岁月洗礼,愈加迸发出催人奋进的精神伟力。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震中汶川、茂县等地成为“孤岛”,几十万群众生死未卜。5月14日上午11时47分,由15名空降兵组成的先遣小分队,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的“三无”条件下,从5000米的高空冒着生命危险,“盲跳”至茂县地域。

“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黄继光传人义不容辞、在所不惜。”在登机前,家在四川德阳重灾区的引导队班长任涛,得知奶奶在地震中遇难、岳母重伤的消息后,把悲痛压在心底,勇挑最重、最难、最险的侦察任务。

70年前,以黄继光为代表的血性男儿,走出国门断然亮剑,让最强大的对手真正领教了一支军队的士气,如何成为战斗力中先进武器装备永远无法替代和计量的奇异变量。时代在变,精神永恒,英雄的战旗永不褪色。今天,“忠于祖国、英勇顽强、勇挑重担、敢于牺牲”的英雄血脉依然在黄继光传人身上流淌。

2015年,“金鹰”国际特种侦察兵比武,已经30岁的“雷神突击队”队长史建强带队出征。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医生劝他停止高强度训练。但他每天治疗完,贴着膏药、戴着护腰,依然坚持训练。比武当天,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他们要在负重30公斤的情况下,进行30公里渗透行军。

比赛途中经过一个陡坡时,史建强不慎摔倒,滑出4米多远,身体多处被石头撞伤而红肿、流血。但他始终咬牙坚持着。“黄继光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战神’。当年老班长在生死抉择前奋不顾身。现在我们要在国际赛场和外军交手,同样不能退缩。”最终,凭着过硬的作风和精湛的军事技能,经过5天4夜的激烈对抗,他带队夺取了11个课目中的8个第一,以绝对优势夺得团体第一名。

“黄继光!”“到!到!到!”我们结束采访时,恰逢连队组织晚点名。“黄继光连”全连百余名官兵的齐声答“到”声,再一次响彻云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