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希望的亮色


■王贵胜

那年初秋,我和村里十几个小伙伴一起上学了。村里的教室都被高年级的学生占用了,我们一时找不到教室。村头有一片柳树林,树荫下成了我们临时上课的教室。每个学生扛一个高板凳当课桌,再拿一个矮板凳坐着听课。树梢上蝉声悠悠,树荫下书声琅琅。下雨的时候,我们就放学回家,天晴了再回来上课。

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刚高中毕业的女教师,叫李秀美,看上去不到20岁,圆圆的脸上总是挂着美丽的笑容,一条黑油油的大辫子垂在身后。李老师一个人教我们语文和数学。每天早晨和午后,她早早地站在树荫下迎候我们。上课的黑板挂在一棵柳树的半腰。每次她总是一手按着晃动的黑板,一手吃力地在上面写字。好多次,有同学走上前想帮着她扶住黑板,她总是微微一笑,轻声说:“我扶得住,你好好听课。”

渐渐地,到了深秋,天气冷了,可我们的教室还没有着落。看到同学们冻得瑟瑟发抖,李老师急得流下了眼泪。

有一天,村里终于为我们找到了教室,是一家闯关东的人空着的两间屋子。李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动手,把黑乎乎的屋子收拾干净,把黑板挂在墙上。原来用的高板凳和矮板凳,搬进新教室,再也不用每天来回扛了。教室里面太黑,阴天时黑板上的字都看不清楚。李老师就让村里把木格窗户换成玻璃窗户,用报纸把墙壁糊起来,教室里一下子亮堂起来,同学们听课更加专心了。

到二年级的下学期,那家闯关东的人回村了,我们只好把教室搬到了村戏台后面堆放行头的屋子里。李老师带领我们用石灰把墙壁刷了一遍。村里给我们换了一块大黑板,牢牢地固定在墙壁上。李老师手把手教我们用树枝作支撑,把掺了麦秸的泥巴,一层层糊在树枝上,干透便成了一张张长方形的课桌,我们再也不用趴在高板凳上听课了。前面的戏台是同学们课间的乐园,李老师经常带着我们做各种游戏。每当这时,整个村子几乎都能听到我们欢快的笑声。

三年级的暑假期间,有一天下暴雨,那两间教室倒塌了。面对一片废墟,李老师和同学们都流下了眼泪。我们好不容易才有了教室,辛辛苦苦用泥巴做了课桌,用了不到一年,就这么一下子毁了。李老师安慰我们说:“不要灰心,村里会给我们再找教室的。”

离村子一里外有个打谷场,旁边有两间房子,是村民晚上看管粮食时住的地方。暑假之后,李老师带着我们搬到里面,当作临时教室。每天上学,需要过村边的一条小河。下雨时,河水常常淹没河上的小石板。几个女同学胆小,李老师就把她们一个个背过河。冬天没钱生炉子,有的同学手冻肿了,李老师握着他们的手轻轻地搓揉着,轻轻地呵热气。

到了四年级,村里终于盖了学校,我们有了真正的教室。搬进去那天,同学们看着明亮的课桌、油亮的黑板,就像过年一样兴高采烈。因为教室不够用,我们和五年级的同学合用一个。他们上课时,我们就自习。李老师怕我们自习时走神,每次都坐在前面,看着我们写作业。有的同学走神了,她就站起来微微一笑,算是一个提醒。

五年级快毕业时,我们听到一个消息,李老师马上就要出嫁了。她陪伴我们度过5年的小学时光,同学们都特别恋恋不舍。她出嫁的前一天,给我们上了最后一课,大家听得特别用心。下课前,她动情地说:“我以后不能教你们了,我不会忘了你们的。”

第二天,全班同学一起来到李老师家。她一身红衣坐在屋里,打扮得特别漂亮。她走出来一个个摸着我们的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们也都流下了眼泪。她上了迎亲的自行车,回头深情地望了我们一眼,用手擦了一下眼泪,再也没有回头。我们追着自行车来到村头,目送着李老师的一身红衣渐渐消失在远方。

从此,李老师把读书的种子深深植于我的心底,无论人生处于什么样的境况,都无法泯灭我对知识的渴求。李老师为我的小学时光镀上了一层永恒的亮色,这抹象征着希望的亮色一直照亮着我前行的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