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老兵天地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勤奋的声音


■邱小平

整日待在十几平方米的机房里,杨清不是在噼里啪啦敲击键盘,就是吸着烟靠在椅子上出神,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他思考的时候,房间里安静极了,时间仿佛都凝固了。

圆圆胖胖的脸庞,让杨清笑起来很有些亲切感,加上性格直爽,言语幽默,杨清和同事相处时气氛总是很欢乐。可同事们想不通,平日里那么开朗活泼的杨清,只要一摸电脑,整个人就完全静了下来,像变了一个人。

38年前,杨清入伍来到原第二炮兵某部。那个年代,第二炮兵属于“高精尖”兵种。3年的耳濡目染,培养了杨清对尖端技术的敏锐和渴望,这种敏感在他退役后尤为凸显。

退役后,杨清对电脑可谓“一见钟情”。1985年,杨清在湖北省随州市一家银行当保卫干事。当时全市也没有几台电脑,恰巧杨清工作的银行里有一台,全行没人会用。经过软磨硬泡,加上单位对他退役军人身份的信任,杨清得以“摸”到这台电脑。在一个个难以入眠的夜晚,杨清对着方方正正的286电脑昏暗的屏幕兴奋异常,从第一代MS-DOS操作系统开始研究。那时,他的工资都用来买了计算机书籍。为了搞懂那些代码,一本崭新的英汉词典被他翻得掉了页。

在计算机方面,杨清无疑是有悟性的,而且事实进行了证明。上世纪80年代末,杨清所在银行要建设数据库,找遍全省发现只有杨清懂汇编语言。作为全省唯一被抽中参与数据库建设的基层技术骨干,在IT技术疯狂爆炸的时代,杨清成为最早的“弄潮儿”。

上世纪90年代,随州市公安局建设人口数据信息库,在全市“搜索”,只有杨清参与过大型数据库建设。他们把杨清当作特殊人才借调过去,之后杨清再也没有回到银行工作。后来,公安部启动“金盾工程”建设,杨清跟着湖北省公安厅的工作人员一起布局全省二级网络,他也从一名银行保卫干事,“转行”成为随州市公安局的一名人民警察。

在随州市公安局,大家都把杨清当作“全能型”选手。从操作系统到ORACLE数据库,从制作网页到日常维护,只要是有关电脑的问题,大家事无巨细都去找杨清。杨清也乐意帮忙,能在工作中做一个有用的人,带给他很大的成就感。

杨清的名气越来越大,省公安厅不时把他借调过去,他之前的单位对当初放走他“耿耿于怀”,甚至开出高额工资让他回去,本地的电信运营商和网络公司也前来“挖墙角”。

不少人问过杨清,面对高薪诱惑,真的一点都不动心吗?他回答得倒也实在:“如果为了钱,我就不会来公安局。”

平日里,杨清维护着随州市公安局曾都区分局数百台联网电脑和公安三级网络,即使是最偏远的派出所呼叫,他也总是第一时间赶去解决问题。从退役士兵到公安局的“技术大拿”,杨清没有走多少弯路,但走得仍然很辛苦。计算机知识庞杂繁芜,更新速度快,他时时感到力有不逮。为了解决一个数据库和软件问题,在一个个寂静无声的夜里,他“转战”无数个技术论坛,一遍遍试错,寻求解决方案。

调入随州市公安局22年,杨清用的电脑已经换了很多台。大家都说,看着杨清端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时,能听到勤奋的声音。

下图:杨清在工作中。作者供图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