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军的政治优势和看家本领。
新形势下,面对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个体需求甚至价值观念都深深打上时代印记的新生代官兵,怎样让教育充满时代性和感召力?如何在官兵的内心深处打下烙印,让忠诚的信仰、英雄的情怀、献身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在心底扎根?
北部战区陆军通过探索实践,找到了答案。他们坚持着眼现实问题,拓展教育深度,顺应青年官兵认知方式和行为特点创新教育方法,倾注真情实感开展教育活动,增强了教育质效。
盛夏时节,记者深入北部战区陆军座座军营,深切感受到时代环境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及创新教育所带来的活力。
启人以理——
课藏火炬才能照亮兵心
时隔3年,某旅六连指导员刘文同回想起第一次给连队官兵上课的情景,当时的画面仍历历在目。
那天,本想“精彩亮相”的他使出了浑身解数,可台下官兵依旧不在“状态”。
课后,找战士谈“听后感”,有战士直言不讳:说讲得“好”,有点“夸张”。还有战士给他“支招”:特里·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书中很多事例既生动又深刻,你再讲马克思主义时可以借鉴下!
“掉链子”的刘文同明白了一个道理:并不是多说几个网络新词,做了精美课件,就是一堂优质课。
“给人星火,课中必藏火炬。”北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领导说,思维、眼界、知识储备发生急剧变化的新生代官兵,注定对没深度的说教无感。对他们而言,衡量一堂课好坏的标准,更多的是看有没有营养、受没受触动、解没解疑惑。
好的教育课,该是让官兵装“一脑子”,而非简单记“一本子”。为此,北部战区陆军引导政治教员队伍强化教育课“内容至上”意识。召开思想政治教育改进创新座谈会,组织开展“四会”政治教员比武,在“实战”中提高大家析事明理基本功……
那天,某合成旅侦察营组织官兵上战斗精神教育课。令侦察一连下士冯建恒意外的是,教导员付雪春没像往常一样大讲先烈在战场上的血性,相反,他讲的是营长李庆昆出国维和时的“怂”——
前年,当得知单位要抽组第六批赴马里维和部队,有过维和经历的李庆昆打了退堂鼓,他想起马里维和牺牲的战友申亮亮,想起自己怀孕待产的妻子……但最终,思虑再三的李庆昆还是选择了再次出征。
“英勇无畏与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并不矛盾。”紧接着,付雪春话锋一转,“但总有一种东西,值得不惜命,比如‘暴走母亲’割肝救子、‘最美护士’捐髓救父,再比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就是这堂课,让冯建恒对生和死有了新的感悟:“我怕死,但作为父母,如果孩子需要,我会像那位母亲一样割肝救子;我怕死,但作为军人,如果祖国需要,我会像营长一样上战场。”
马克思说,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联系官兵实际,盯着问题做工作,把教育往深里想、往深里做,是北部战区陆军增强教育实效的一个着力点。在这样的理念下,一些社会敏感话题也随之被搬上讲台。
服人以行——
自带流量才能折服兵心
亚马逊丛林,危机四伏。
这是一场连续8昼夜没有任何补给的魔鬼训练。特战队员刘晓东一次又一次冲击着自己的极限。在攀越岩壁项目中,精疲力竭的他在6米高处,再也抓不住绳子,重重摔了下来。
“放弃吧,中国士兵!”就在外军教官认为他的训练已不可能完成时,他一声怒吼,猛地站了起来,又一次用血肉模糊的双手握紧攀登绳,一寸一寸地向上挪动……最终,刘晓东获得总分第一。
这是某特战旅小队长王少斌来到旅里听的第一堂课,授课人正是时任副旅长的刘晓东。那一刻,看到刘晓东撸起衣袖露出的狰狞疤痕,王少斌内心极为震撼:军人,就该为荣誉而战,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几年后,“雄鹰突击-2018”中国和白俄罗斯特种部队联合训练,个头不高的王少斌发现,同组的对方队员人高马大、虎背熊腰,丝毫没把自己放在眼里。
这天,双方进行徒手格斗对抗。对方派出重量级的“大块头”,互换几记重拳后,王少斌眼冒金星、嘴角流血。眼看对方拳脚生风、越攻越猛,王少斌沉着应对,咬牙还击,进、退、闪、踢……十几个回合下来,“大块头”鼻青脸肿、主动叫停。
接下来的直升机滑降、定点伞降、战斗体能,王少斌凭着自身精湛的技能和顽强的毅力,像是“开了挂”,一路快、稳、准,惊得对方由衷赞佩、连竖大拇指。
“自带流量的教育者,更能打动人,激励官兵照着做。”据介绍,北部战区陆军注重运用先进典型教育引导人,编印《榜样的力量》系列丛书,举办“榜样的力量”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组织各类先进典型走上讲台,鼓励官兵见贤思齐、奋发进取。
刚毕业来到某训练基地的军医于竞翔,被报告会上模范军医乔风玉的事迹深深打动——
为练就针灸绝活,乔风玉撸起袖子,拿自己当“小白鼠”;为帮有心理疾病的单亲战士走出阴影,他殚精竭虑地开展心理治疗……后来,他患了癌症,做了手术后又重返岗位,背着“包袱”为战士卸“包袱”……
“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兵。”深受触动的于竞翔记下了乔风玉的话。
今年2月15日,于竞翔父亲突发心梗去世。得知噩耗,正奋力洗消抗“疫”、忙着治病救人的于竞翔泪如雨下,却未停下手中的工作。次日上午,他面朝家的方向,含泪三鞠躬告别父亲,然后继续与疫情抗争。他强忍悲痛、忙前忙后的样子,打动了在场所有人。
同样是传统课,某团“劈山开路先锋连”却另辟蹊径。
“这个,是我。”那天,连队邀请老兵返连讲传统。荣誉室里,一位老兵手指一张照片缓缓说道。那是一个战士正在测算的照片,照片下方写着:“硬骨头”战士孙祥林,曾被哑炮炸伤右臂致残,身上残留20多块碎石……
谈及30年前那次爆炸,以及后来拖着病体重回坑道、伤口破裂送回医院的一系列经历,孙祥林语气平静。但对连队官兵来说,孙祥林说的每件事、每句话、每个字,都给了他们和平日参观荣誉室、看照片时截然不同的感觉。
看着这些昔日传统课堂上昏昏欲睡,如今却眼圈泛红的官兵,连队干部也深有感触:“教育课由谁来讲,有时比讲些什么更关键。”
育人以常——
日积月累才能撼动兵心
前些年,河北农村女孩王心仪考上北大,她那篇《感谢贫穷》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
联想到连队近期接连“冒泡”,某旅6连指导员孙继伟把此事搬上讲台,用王心仪的乐观自强来教育官兵正确看待苦难挫折。
最后,他勉励官兵:“其实人跟树一样,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一番话赢得官兵一阵阵掌声,前排的二班大学生列兵陈文华巴掌拍得最响。
没过多久,一次闲聊中,陈文华凑过来说,他看了一期辩论节目,辩题叫“是否应该感谢生活的‘暴击’”,被反方的论点深深折服,再细想王心仪那篇《感谢贫穷》和指导员说的那些观点,觉得有待商榷。
探一次家变一个样、上一次网换一个想法、看一篇心灵鸡汤又冒一个念头……陈文华的经历,在新生代官兵中并不少见。如何让忠诚的信仰、英雄的情怀、献身的精神、高尚的人格真正在他们心中落地生根,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难题。
“这是一个知识大爆炸、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北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领导说,教育应是一点一滴的灌溉、一刀一斧的雕琢,抓一时更抓长远,用巧劲更用恒力。
为树立正确的“三观”、把做人做事的道理根植官兵内心,北部战区陆军区分忠诚、奉献等10个方面,历时半年多,开展系列教育:数百个立德立心的感人故事、近千句向上向善的名言警句,如静水细流汩汩注入官兵心田。官兵称其为“史上最长的‘三观’课”。
文以养人,化以塑魂。文化之力,体现的不仅是风卷残云、摧枯拉朽的刚劲,更是潜移默化、水滴石穿的柔韧。教育中,他们还注重运用文化和传统的力量,编发光荣传统革命精神学习读本,筹划新建红色场馆,开展“品读红色书籍、传唱红色歌曲、讲诵红色故事、展播红色影视剧”活动。
走进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如今的北部战区陆军某炮兵旅,全旅晚点名时第一个呼点的名字是“董存瑞”,新兵入伍看的第一部电影是《董存瑞》,唱的第一首歌是《当兵要像董存瑞》。营区内,成百个灯箱展示的是清一色英雄模范人物,或是讲述其坚定不移的信仰,或是描绘其慷慨赴死的决心。
“在我看得见的地方,你在我眼里;在我看不见的地方,你在我心里。”这是该旅战士付志兵的感悟。
去年国庆前夕,付志兵父亲生病住院,他赶往医院照顾。国庆当天,电视里直播阅兵画面,付志兵看得热血澎湃。隔壁陪护病人的两个青年却怪腔怪调。
付志兵当场来了段“即兴演讲”,从“缅怀先烈”到“鼓舞人心”再到“扬我国威”,赢得满屋子人的掌声。
说罢,这位年轻战士才发现,“爱党爱军”早已融入自己的血脉灵魂,成为一种本能。
动人以情——
真情实感才能深入兵心
一台能够打动观众的演出,必定有超乎寻常的力量,一堂打到点上、激起共鸣的教育课,也必定流淌着真情实感。
对驻守深山的某团五连新兵李述羲来说,军营曾是他最向往的地方,可入伍后,军营却成了他最想逃离的地方。
连队最大的“主业”就是维护群山中的一处坑道,而这坑道自落成之日起40多年,从未启用过。这让李述羲“烦透了”,觉得“既没意思又没意义”。
那天,指导员方浩带他来到坑道,在一个拐弯处,停下脚步。方浩动情地说,“知道吗?就在你脚下,8名年轻的工程兵战士牺牲于此……”末了,方浩说,前辈不惜牺牲生命修筑的战备工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守好!
如今,已是下士的李述羲,仍无法忘记那一幕。
谈心时“须站在同志的地位,用诚恳的态度和他说话”;“官长,特别是和士兵接近的连上官长,应当随时看视伤病兵,晚上替他们盖被窝”……
每次重温《古田会议决议》中这些字句,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领导都深有感触:党的领导人早已告诉我们增强教育感召力的方法——解决好对官兵的感情和态度问题。
在教育中,他们提倡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还坚持把化解思想疙瘩和解决现实问题一起抓、讲道理与办实事同步做,让教育在真情关爱、真心解难中焕发威力。
那天,旅改革动员部署大会结束以后,面对全营官兵,营长刘万里撂下一句话:革命军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没多久,他随部队移防到千里之外,可烦心事也接踵而至,换岗转型、家属随军、孩子转学,哪个是能举手抹平的沟,哪个又是能轻易迈过的坎!
令刘万里没想到的是,他的事情很快就有了着落。针对部队调整移防、改革重塑后官兵遇到的新问题,战区陆军在团以上领导机关广泛开展个人成才、家属就业、转业安置等“六项服务”工程。经单位出面协调,刘万里家属工作有了着落,紧接着女儿也顺利转学。
“轻装上阵”的刘万里干劲倍增,去年参加比武夺得战区陆军第三名,荣立三等功。
踏访北部战区陆军座座军营,教育官兵“哪里需要哪里搬”,不忘设身处地帮助解决后顾之忧;教育官兵“以连为家”,同时把连队建得像家……这些理念已在各级教育者心中落地生根。记者也欣喜地看到,教育者心怀至诚关爱,赢得官兵共鸣和回应。
那天,看着21年未见的母亲出现在连队,某旅女兵小卢眼泪瞬间夺眶而出。
小卢刚出生,父母就离婚了。20多年来,多方打听,母亲音信全无。
入伍后,性格内向的小卢更加沉默寡言。
指导员徐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暗下决心,要帮小卢找到母亲。接下来的2个月,徐璐把战友、亲戚、朋友和同学都发动起来,无数次碰壁后,终于找到了小卢的母亲……后来,小卢像换了一个人,工作积极、学习刻苦,年底被评为“优秀士兵”。
官兵都说,历尽千辛帮小卢找母亲,是指导员上过的最打动人的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