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再厉、深入钻研、勤学精练,早日成为优秀的航母舰载机飞行员。
——习近平
4道拦阻索,如“琴弦”一般横跨宽阔的甲板。
轰鸣声中,歼-15战机迎面“扑来”。主轮接触甲板的一刹那,机腹后的尾钩精准地挂住一根“琴弦”。极速冲刺的千钧之势,瞬间把钢索拉成巨大的“V”字,犹如强而有力的拨弦,奏响“刀尖上的舞曲”的最高音。
盛夏的一天,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又出现在LSO卢朝辉的眼中——
LSO,中文意为“舰载机着舰指挥员”,即向舰载机飞行员发出操纵指令,引导精准着舰的军官,由训练有素且取得航母飞行资质认证的成熟舰载机飞行员担任。
在第一根“琴弦”的左端,就是约一米见方的LSO工作站。仰望战机着舰航线,这里是最好的位置,也是最危险的战位。
回顾航母史,舰载机飞行安全事故有80%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着舰挂索的关键时刻,LSO与战机的距离只有三四米。毫不夸张地说,LSO是站在“刀尖”上指挥“刀尖舞者”。
多少次,卢朝辉俯瞰这里,听从LSO的指令,驾机演绎“惊天一落”;多少次,卢朝辉站在这里,目不转睛,冷静指挥。
“刀尖”上的战位,赋予LSO绝佳的观察视角。在他们的注视下,中国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壮志凌云,逐梦海天——首次远海演兵、首次实弹突击、首次夜间起降……
每个“首次”,都需要勇气倾注;每个“首次”,都需要无畏拓荒。
“我们奋飞在领袖关注的目光里,唯有全力以赴,用实际行动回报习主席的深情厚爱和殷切嘱托。”在卢朝辉的心中,这一天永远难忘——
2013年8月28日,习主席冒雨视察舰载战斗机部队,勉励大家:再接再厉、深入钻研、勤学精练,早日成为优秀的航母舰载机飞行员。
时至今日,飞行员们仍清晰记得这些细节:观摩飞行训练时,每当战机准备阻拦降落,习主席都会身体前倾,全神贯注地紧盯着下降的战机,直到挂索成功。这期间,雨下个不停,但习主席一直没有打伞。
“每每回忆起这些细节,我们都深切感受到习主席对舰载战斗机部队加快新质战斗力建设的殷切期待!”卢朝辉动情地说。
前不久,卢朝辉和战友成功实施歼-15战机夜间空中“伙伴加油”,这标志着舰载战斗机部队核心作战能力取得新突破。
卢朝辉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就像夜间在高速公路上以200公里时速疾驰,同时还要把线穿到针眼里……”
受命之日,则忘其家;击鼓之时,则忘其身。带着嘱托和梦想,年轻的舰载战斗机部队在无畏和坚韧中负重前行,走出的脚印里浸透着汗水甚至鲜血……
距离LSO工作站不远的那片区域,连着飞行员王亮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2016年4月27日,张超烈士的最后一次飞行,担任LSO的王亮,给张超打出了那个场次的最高分。
然而接下来的一幕,让所有人猝不及防:已经接地的战机传来故障告警!
短短4.4秒,生死一瞬,张超拼尽全力挽救战机。正是这个选择,让他错过了自救的最佳时机!
当晚,王亮找出那篇流传甚广的网文《我们为什么会掉飞机》,再一次读到那一句:“战斗机飞行员最害怕的不是训练场上的坠落,而是害怕在战场上坠落于敌人的机翼下……”
如今,王亮成长为这支部队最年轻的舰基和岸基双料LSO。他认为,“虽然LSO是一个舶来品,却在精神层面完成了‘中国化’的命题。”
如今,这支部队里,代表中国海军最高水准的舰基LSO,有3人是一等功臣。在LSO战位上,他们传递给飞行员的,是一流的战术素养,更是血性胆气。
决定舰载机能否成功着舰的那根阻拦索,从LSO工作站看去只是一根细绳。其实,在它的背后,在飞行甲板下面,是庞大的阻拦机舱,里面布满了滑轮、液压、控制等大型设备。
“航母事业是个‘巨系统’,每个战位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部队长张叶讲起一个故事:
退伍季,一名老兵在辽宁舰论坛发帖说,自己在航母上服役多年,却没有亲眼见过歼-15战机起飞。事实上,除了舰面保障的少数几个专业外,机电、舰务等数百个战位上的官兵,都在甲板之下默默耕耘。
几天后,又一轮歼-15战机起降训练时,满服役期的全体老兵都被请上了舰岛。
雷霆般的轰鸣声中,所有老兵不约而同抬起右臂,向冲出甲板、飞向蓝天的战机敬礼。那一刻,热泪涌出了老兵的眼眶。
在LSO工作站目睹这一幕的张叶,记住了一名炊事员写下的肺腑之言:我的战位很平凡,但看到歼-15起飞,我确信,每一个平凡的战位都很重要。
中国梦强军梦是整体、厚重、宏大的,又是个性、具体、细微的。LSO战位的设置,只是海军转型建设的其中一环。
“理解了这一点,就会懂得,我们是起降在航母上,更是起降在乘风破浪的‘中国号’巨轮上。”张叶如是说。
2019年12月17日,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入列,中国海军由此迈入“双航母时代”。张叶在LSO工作站指挥着舰的镜头在电视新闻中定格。
他说,在这个重大历史时刻,LSO战位的出镜,是一种“赶上了好时代的幸运”。
飞行员们清楚地记得:视察舰载战斗机部队的那一年,习主席郑重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置身于时代的坐标系,让包括LSO在内的各个战位,都有了一种“时间不够用”的紧迫感。
“我们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干,必须争分夺秒。”细数过去一年,王亮说,他们多数节假日都在执行任务,全年共有200多个飞行场次,LSO成了最繁忙的战位之一。
今年抗疫期间,两则关于中国军队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4月16日,经习主席批准,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回撤;4月13日,海军新闻发言人介绍,根据年度计划安排,中国海军辽宁舰航母编队展开跨海区实战化训练。
此次“出远门”,比以往任何一个航段、任何一项任务都贴近实战,走一路、飞一路、对抗一路,实现了飞行架次、训练难度、对抗强度的多方面突破。在LSO战位上,戴兴明显感到战机放飞和回收的速度加快。
这些突破,注定将被记录在舰载航空兵发展史册上。但戴兴认为,还是不够。
“大洋之上无弱旅!”他举了一个例子:海军首支舰载战斗机部队正式组建3天后,媒体披露,某国无人机首次从航母上弹射起飞。而它,已经不需要LSO了。“外军航母的历史有100多年了,我们才几年?要赶上别人,不争分夺秒地干,不拼命去追赶,能行吗?”
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都有做笔记的习惯。训练中的点滴心得、瞬间灵感,大家都一一记录下来,希望有一天“能对后来人有点用”。
几年下来,他们积攒了千万字的文献资料。戴兴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将着舰流程逐步细化,一点一滴整理出《LSO参考手册》,填补了中国航母相关领域的空白。
“我们今天依然要做一块铺路石。”戴兴说,“虽然我不是巨人,但希望后来的飞行员能站在我们的肩膀上……”
海风渐起,耳畔滚过雷鸣,又一批年轻的飞行员成功驾机着舰,在这片承载着无数人梦想的甲板上,又添了几道漆黑的轮胎擦痕。
训练久了,一道道擦痕新旧叠加,犹如梦想的印记,不可磨灭。
上图:飞向海天。张 凯摄
奋飞在领袖关注的目光里
他们的奋飞,领袖举目凝望。他们的付出,领袖挥笔褒奖。
对于年轻的中国海军舰载战斗机部队来说,无上荣光的背后,是领袖的深情厚爱和殷切嘱托。
奋飞在领袖关注的目光里,这支部队只争朝夕、风雨兼程,用短短几年时间,走完了别人数十年走过的路,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舰载飞行之路,一批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梯次衔接、自信成长。
奋飞在领袖关注的目光里,这支部队先后涌现出“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戴明盟、“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等英模人物,4年里5次接受领袖和人民的检阅,次次展现新姿。
奋飞是一种使命,奋飞是一种担当。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我们这一代军人必须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只争朝夕,风雨兼程,抓住时代变革的机遇,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